农村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刘东华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马踏镇初级中学校 613105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马踏镇初级中学校 613105
一、引言
地理学科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和人文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农村地区,受经济条件、教学资源及师资水平等因素制约,七年级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理想。以广东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例,其内容虽贴近课程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研究农村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现状
(一)缺乏直观体验
农村地区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地理现象如火山喷发、冰川地貌等无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表面形态”这一章节时,教材中呈现了多种地形地貌的图片,但学生很难想象出实际的规模和特征。一方面,缺乏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辅助手段,使抽象概念难以具象化;另一方面,教师多依赖语言描述,缺少互动体验环节,学生难以形成深刻认知。此外,远离城市的学生较少有机会参观科技馆或地质博物馆,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对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这使得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传统
部分农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具体表现为:在教学理念上,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灌输层面,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设置中,往往侧重知识点记忆,忽略能力培养与兴趣激发。在教学设计上,缺乏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创设和启发性问题引导,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照搬教材顺序,未能结合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经验进行案例拓展,导致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形式上,过度依赖教师讲解,缺少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观察等多元互动方式,课堂缺乏参与感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天气与气候”时,教师通常仅按教材顺序罗列概念和分类,既未联系当地气候特征开展对比分析,也未组织学生开展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变化等实践活动,使学习脱离真实体验,最终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
(三)与生活联系不紧密
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但在教学中未能充分体现。以“农业”一章为例,教材虽介绍了多种农业类型,但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农村学生身边农业生产的深入引导。一方面,教师较少带领学生观察本地农田布局、作物种类及耕作方式,课堂多依赖图片或文字描述,难以激发学生的直观认知和探究兴趣;另一方面,未将种植结构、土地利用与当地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结合讲解,使学生无法理解农业生产背后的空间逻辑与环境适应过程。此外,课堂未强调地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如水资源管理、土壤保护、农田规划等,学生看不到所学内容对家乡发展的现实意义,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动力。同时,教学内容脱离乡土情境,学生难以将书本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导致知识内化困难,影响了其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地理素材,强化知识应用的实际场景,提升地理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三、培养农村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教学方法创新
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地理学习。例如在讲解“世界的人口”时,可以模拟联合国人口大会的情景,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国家阐述本国的人口问题和应对策略。这样的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对人口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将学生按能力互补原则分组,共同完成地理任务。以“地图”教学为例,教师可布置绘制校园或家乡地图的任务,要求标注比例尺、方向、图例等要素。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分工测量距离、确定方位、绘制符号并整合成图,既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又深化了对地图要素的理解。同时,在讨论与修正中,学生不断反思地图表达的准确性与实用性,从而增强空间认知和学习主动性。这种实践性学习方式使抽象知识具象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二)教学资源整合
整合乡土资源农村地区有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师可以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讲解“区域地理”时,以本地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风俗习惯等为实例。例如广东农村地区的桑基鱼塘,这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地理原因,如气候、地形、水源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地理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教师可借助网络平台筛选优质教学资源,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选择三维动态演示视频,分步骤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轨道、方向与周期;通过昼夜交替模拟动画,形象呈现时间差异与季节变化的成因;结合现实案例,如极昼极夜现象或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加深学生理解。同时,教师还可引入互动式电子地图、虚拟现实场景等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使抽象地理知识可视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结论
农村七年级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应积极采用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实践性,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其次,在教学资源方面,要善于整合乡土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将本地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等实例引入课堂,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直观性与趣味性。此外,还需注重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动机,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其持续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 卢淑丰 .“双减”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 ,2022.
[2] 苏冬梅 . 生活化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江西师范大学 ,2020.
[3] 王子龙 . 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J]. 考试周刊 ,2019,(4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