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三全育人”视角下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

张永珍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郝家镇中心小学

一、引言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种全面性、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然而,当前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如何在 “三全育人” 视角下突破这些困境,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2 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小学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家庭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环境,能够最早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通过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心理倾向,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2.3 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 “三全育人” 视角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能够丰富家庭教育的内涵,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行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存困境

3.1 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不足

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将教育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他们认为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心理问题不会严重,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有些家长甚至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将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采用简单的批评教育方式,导致问题加重。

3.2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不当

即使一些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经验为依据,对孩子进行说教,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有些家长在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过度保护或过度严厉,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还有些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不能有效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3.3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

在 “三全育人” 视角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然而,目前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完善。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不够顺畅,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双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难以形成合力。社会资源在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团队为家庭提供支持。

四、“三全育人” 视角下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4.1 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

学校和社区应积极联动,多维度、多渠道提升家长对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学校可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每学期制定系统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如邀请高校心理学教授围绕小学生常见的分离焦虑、社交恐惧等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及干预方法。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家长直观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分享某学生因家长及时关注并疏导,成功克服考试焦虑症的案例。社区则可发挥地缘优势,在节假日组织亲子心理健康拓展活动,像 “心灵手巧” 亲子手工制作活动,在互动中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情绪表达;还可联合社区图书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区,陈列专业书籍与宣传手册。此外,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互联网工具,推送图文并茂的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专家访谈视频,方便家长碎片化学习,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家长认知提升体系。

4.2 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指导

学校应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培训体系。在培训形式上,除传统讲座外,可引入情景模拟、小组工作坊等互动模式。例如开展 “亲子沟通情景模拟工作坊”,设置 “孩子因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 等常见场景,让家长分组演练沟通技巧,随后由心理教师点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倾听、共情等沟通要点。培训内容中,情绪管理方法培训可结合小学生情绪特点,如通过绘制 “情绪温度计”,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识别不同情绪强度,并运用深呼吸、情绪日记等方法调节负面情绪。教师在家长会中,可通过视频展示、现场访谈等形式,分享成功教育案例,比如某家长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让原本自卑的孩子重拾自信的全过程。同时,为鼓励家长自主学习,学校可定期推荐《正面管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经典家庭教育书籍,并联合社区开设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结业考核与奖励机制,切实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4.3 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常态化的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校的心理状态,共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学校还应与社区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持。例如,邀请社区内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此外,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

五、结论

在 “三全育人” 视角下,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尽管当前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但通过提高家长认知水平、加强教育方法指导以及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对策,能够有效改善现状,提升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 , 董妍 . 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J]. 教育研究,2012(12): 96-101.

[2] 高德胜 . 论“三全育人”的内涵与实施 [J]. 教育研究 , 2019(0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