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语文“微辩论”课堂设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研究

作者

张梦雪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民族中学 663400

引言

在当今信息如洪流般涌来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已然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要完成知识的传授任务更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 ,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学生缺乏主动思考与质疑的空间,“微辩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活动形式,具有时间紧凑、主题聚焦、参与度高等显著特点,将其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有望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然而目前关于“微辩论”课堂设计如何具体作用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和全面,因此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一、“微辩论”课堂设计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要素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判断,进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它涵盖了质疑、分析、推理、评价等多个关键要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对文本内容、观点、写作手法等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才能深入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微辩论”与批判性思维的契合点

“微辩论”通常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需要对话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充分的论据进行论证,同时还要巧妙地反驳对方的观点,这一过程恰好涵盖了批判性思维的多个要素,例如在确定辩论观点时学生需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和比较,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在论证过程中要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分析确保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在反驳对方观点时则需要进行准确的评价指出其漏洞和不足,因此“微辩论”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二、“微辩论”课堂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辩论主题选择策略

1. 紧扣教材内容:从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选取具有争议性或开放性的主题作为辩论题目,以《祝福》为例可以设置“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社会因素还是个人性格所致”的辩论主题,这一主题紧扣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辩论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思考祥林嫂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因素、个人性格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结合社会热点: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将其与语文知识相结合设计辩论主题,比如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可以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设置“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谁更能代表文学的发展方向”的辩论题目,这样的主题具有时代感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框架内,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和批判性思维,分析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培养他们运用语文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辩论流程设计策略

1. 明确规则与时间:在辩论开始前向学生详细说明辩论的规则,包括发言顺序、时间限制等,以一场“微辩论”为例可以规定正反方一辩陈述观点各 3 分钟,要求清晰、准确地阐述己方观点和主要论据,二辩、三辩进行攻辩与反驳各 2 分钟,在攻辩环节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反驳要简洁有力,自由辩论时间共 8分钟,双方辩手可以自由发言展开激烈的交锋,四辩总结陈词各 3 分钟要对本方的辩论进行全面总结,强调己方观点的优势和对方观点的不足,明确的规则和时间限制能保证辩论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2. 设置准备环节:在正式辩论前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收集资料整理观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引导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辩论,例如在准备“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英雄壮举还是莽夫之举”的辩论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史记》中相关的篇章,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从政治、道德、人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引入观众互动:在辩论过程中设置观众提问环节,让未参与辩论的学生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观众可以向正反方提问正反方需进行回答,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辩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谁更能代表文学的发展方向”时观众可能会提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是否会影响其文学价值”“传统文学如何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促使辩手和观众进一步深入思考文学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微辩论”课堂设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

通过“微辩论”课堂设计学生逐渐养成了质疑的习惯,在面对教材内容或教师观点时学生不再盲目接受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一文时有学生对文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表达秋意情感的核心句子产生不同看法,认为作者所描绘的“清、静、悲凉”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客观描述,还可能蕴含了作者更深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映射,学生通过查阅郁达夫的生平资料、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等相关资料,对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展现出了较强的质疑能力。这种质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与推理能力的增强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逻辑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关于“经典名著改编影视作品的利弊”辩论中学生从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差异、受众需求、文化传播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原著的文学价值、艺术特色等方面分析改编可能带来的损失,从影视作品的传播范围、视觉效果等方面分析其优势,同时学生运用因果推理、类比推理等方法进行论证,比如通过类比其他经典名著改编的成功与失败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结束语

高中语文“微辩论”课堂设计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合理的辩论主题选择、科学的辩论流程规划和有效的教师引导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质疑、分析、推理、评价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微辩论”课堂设计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时代中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了解“微辩论”课堂设计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影响的长期效果,以及如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润枰 . 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高中议论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D]. 中央民族大学 ,2023.

[2] 徐帅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4(20):32-34.

[3] 吉利园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 [J].[202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