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创新与实践
唐方敏
重庆市荣昌区双河街道社区事务服务中心 402462
农村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农村的整体美观,还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治理成果得以长期保持,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效管护机制的缺失,可能导致治理后的水体再次恶化,前期的投入和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创新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多元共治筑牢管护根基
农村黑臭水体的可持续治理必须依托政府、企业及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通过系统性协作形成长效管护机制。政府在此过程中需承担政策主导责任,重点在于构建完整的制度框架:一方面制定专项法规厘清各部门职责边界,通过设立 " 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 实现常态化统筹协调,定期破解管护实践中的具体难题;另一方面强化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定向资金池专项用于水体修复工程及设施运维。企业作为市场化力量应主动介入治理体系,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通过 " 政府购买服务 " 模式引入环保企业承接日常管护,可充分发挥其技术储备与管理经验优势。典型实践包括组建专职巡查团队实施水体动态监测,及时完成污染清理及问题处置,同步推动技术创新研发,开发适配农村场景的低成本治理设备。村民群体既是治理成效的直接受益方,更是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需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环保认知,使其深刻理解黑臭水体的生态危害及个体责任。具体可采用环保讲座、宣传手册等形式引导行为模式转变,杜绝垃圾倾倒与污水直排等行为。同时建立" 举报电话 + 邮箱" 的双轨监督机制,激励村民主动参与管护监督,最终形成全民共治的良性循环。
2 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在现代乡村环境治理体系中,数字技术的整合应用对水体污染长效管理机制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基于物联网架构与数据分析平台构建的智能水质评估网络,已在典型污染区域实现多维度环境参数的动态采集,包括溶解氧、氨氮浓度及化学需氧量等关键指标的持续追踪。该系统的预警模块通过异常数据模型分析,能够提前识别水质波动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技术支撑。以某流域治理工程为例,当监测终端检测到溶解氧值低于临界阈值时,系统立即触发多级预警机制,指导运维团队采取应急干预措施。在污染治理作业层面,智能化装备的部署显著提升了环境修复的精准度与作业效能。配备多光谱成像设备的无人机群定期执行空中巡检任务,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快速定位水面漂浮物聚集区及河岸带垃圾堆放点,形成可视化问题清单传输至管理终端。与之协同作业的水下清淤机器人采用自适应导航系统,结合底泥厚度传感器与流体动力学模型,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完成沉积物精准清除。环境信息学技术的深化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治理方案的智能化转型。集成云计算架构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决策辅助系统,通过交叉分析水文气象数据、地形遥感影像及历史污染治理案例库,生成定制化治理策略。
3 长效激励激发内生动力
构建并维持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对于激活农村地区黑臭水体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中自发的、内在的积极性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首要环节在于建立完善的表彰与奖励制度。这要求相关部门对那些在治理水体污染、维护水体健康方面展现出卓越成效、发挥突出作用的政府机构、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参与者,给予公开且正式的认可与嘉奖。实践操作中,可以专门设立诸如“农村黑臭水体管护先进单位”、“优秀管护员”等具有明确指向性和荣誉价值的奖项类别,向获奖主体颁发具有公信力的荣誉证明文件,并酌情配以相应的物质性奖励。设立此类奖项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精心挑选并大力宣传这些在管护实践中表现优异的榜样和标杆,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效应与行为示范价值,从而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激发和吸引更多元的主体,包括社区组织、普通村民以及商业实体,主动且持续地投身于水体环境的日常保护与长期维护事务之中。其次,一个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是设计并落实一套公平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这一机制旨在对那些因积极参与农村黑臭水体管护工作而客观上承受了直接经济损失的村民个体或企业法人,提供及时且适当的经济性弥补。举例来说,对于部分村民因严格遵守水体生态保护规范,主动缩减水产养殖规模或彻底改变原有耕作模式(例如从水田改种旱作)而导致其家庭收入减少的情况,政府应当考虑通过设立专项补贴等形式,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资金支持,确保其核心生计不受根本性冲击。
综上所述,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元共治筑牢管护根基,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管护合力;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长效激励激发内生动力,调动各方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谢琤琤, 周小康, 葛浩桐, 王旻霏. 用于农村厕所黑水处理的铱钽涂层电极的优化制备及其对析氯性能的影响 [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18(02): 539-546.
[2] 温仓祥 , 戴喆秦 , 查晓 , 程方奎 , 程鹤来 , 蔡青秀 , 吕锡武 . 碳毡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农村黑水 [J]. 中国环境科学 ,2024,44(04):2054-2062.
[3] 王铁运, 郑淑君, 王妍, 刘云根. 电气浮—电化学氧化—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污染负荷下农村黑水的净化效果 [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23,52(04): 5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