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

作者

李国彬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中心学校

一、引言

新的课标、教材及高考改革赋予了数学课堂教学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以往的数学教学当中,侧重知识的传授和题目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重要能力与必备品格,核心素养是未来社会发展及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表现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成绩,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1. 逻辑思维: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性著称,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学生能够锻炼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技巧。

2. 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过程需要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问题解决策略。

3. 创新精神: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4. 数学抽象: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能力。通过抽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5. 直观想象:在数学学习中,直观想象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从而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

三、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可能是难度较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会使数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3. 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就是将数学应用在生活中,让学生把数学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的策略

1. 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核心素养

教师要认真领会核心素养的涵义,将核心素养与所学的小学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对接,设定较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编写教学案时要指出在每个知识点中培养学生什么核心素养,通过怎样的教学活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等。如在教授“加减法”的教学中设定教学目标: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立足学生实际,创设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购物、旅游、游戏等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来呈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创设分数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披萨的过程中感受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运算等;创设几何图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中的各种建筑、图形的感受,以更好地体验空间感、形成几何直觉等。

3.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1)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的学习是符合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一课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形状不同的图形,并引导学生把它们分类,描述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再引导学生问:“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之间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吗?试试看,能自己创造一些新的图形吗?”学生利用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自主地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创造自己的图形并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其团队意识。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多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同学之间积极交流、讨论,对一些问题共同探讨。在开展教学“统计与概率”这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的小组活动,可以统计本班级内同学的生日统计情况,并统计每个月有几个班里的同学出生,大家共同合作制作好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汇报各自的调查结果和结论。可以提高学生统计与概率的概念,锻炼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其团队合作能力。

(3)游戏化学习

游戏化的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可以组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在学生学“加减法”时,可以组织“数学接力比赛”,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由每组学生依次回答老师给出的加减法题目,回答正确继续作答,回答错误暂不作答,最后成绩最高的组胜出。这一比赛让学生在玩耍过程中快乐地学习数学,增强了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

4. 强化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问题求解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一定的逻辑性训练,例如,通过数学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提问,为学生制定方案,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定时举办数学竞赛或者是数学解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数学思维以及问题求解能力训练。例如,当教师对倍数与因数进行教学讲解的时候,设置这样一种问题“两对父子吃饭,吃饭的时候使用碗,但是只有三个碗,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加强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理解。

5. 重视过程评价,鼓励自我反思

建立具有过程导向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以及学习付出的艰辛程度,做好过程性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开展自我和同伴评价,使学生对自己优势和劣势都有基本了解,有利于自我反思和改进。比如,进行“分数”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建立连续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除了作业和测验的成绩之外,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存在积极的课堂参与情况以及问题的思考深度情况、与同学一起讨论、完成任务的主动性等,教师通过对这些过程性行为的记录,做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评价,做好反馈指导。

6.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数学书籍、教学软件等资源。开展数学学习网站或平台,供学生在线课件、学习资源等,为学生们随时随地上课、学习。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数学学习网站或 APP,由于多数平台上配备有各种各样的数学题目、教学视频、互动游戏等等,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家长也可陪伴孩子完成数学作业,诸如测量房屋物件、计算家庭支出等,这样家长就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数学进步的情况以及困难,也增加了对数学教育理解与支持。

7. 构建家校合作机制

定期与家长沟通,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以及核心素养养成情况告知家长,做好家校联系与沟通。将家长课堂、亲子数学游戏等活动开展起来,提升家长对数学教育的参与度与认知。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不仅是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一种助力,更是将学生家庭和学校两个成长环境有机联动、共同推动。

五、实践案例

以下是一些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的实践案例,旨在展示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各个方面。

1. 探究式学习实践案例

在教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时,教师可设置一些观察、探究活动。例如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一些图形,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观察、分类、描述,进而提出问题: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怎样设计一些新的图形呢?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尝试发现图形的一些性质并创新性地设计新的图形,最后分享自己所获得的发现。此类活动能够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有序思考能力。

2. 合作学习实践案

对于“统计与概率”在进行讲解之前,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落实。要求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班内学生生日的分布情况,统计不同月份出生的人数等。让学生进行相互合作出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及数据的整理,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都要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展示各自的调查结果以及总结。

3. 游戏化学习实践案例

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设置“数学接力赛”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队员都轮流答出教师提出的加减法题目,答对的同学可继续答,答错的同学则停止作答,最后根据所得分数高的小组进行胜利判定。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能够提升思考、计算的速度。

4. 生活化教学实践案例

在讲解“体积”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实际的情境:两个相同的透明水杯倒入同样多的水,让一名学生在水面上做标记。把一个小铁块(用绳绑着铁块)放入其中的水杯中,然后分别将提铁块的绳子拉起和放下放入水杯中的铁块,让学生观察并提问: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放入水中的铁块占了空了,水面升高了。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鸡蛋比铁块占据的空间大,即鸡蛋的体积比铁块大。这样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易于理解“体积”的概念,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体积”这一概念解决问题。

六、结论与展望

生活化元素的融入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以制定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情境、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加强思维训练及解决问题能力、重视过程评价、提供生活化丰富资源、实现家校合作等方面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落实和数学生活元素的融入,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断提升,让学生从他们的数学生活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我们以后会不断探索和寻找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平台(腾讯网).教学研究|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 EB / OL $$.(2024-04-14)$$2025-05-24$$

2. 中文期刊网 .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范例 6 篇$$ EB / OL $$.(2023-12-26)$$2025-05-24$$

3.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4. 张奠宙,宋乃庆 . 数学教育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 王尚志。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