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写作思维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施利兴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

一、立足生活与阅读,丰富写作思维的素材与视角

写作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始于对素材的占有与理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写作思维提升,需引导学生建立 “生活观察 — 阅读积累 — 思维转化” 的闭环。一方面,鼓励学生扎根生活,通过细致观察捕捉日常细节、社会现象与情感体验,从家庭互动、校园生活、社会热点中提炼具有思辨价值的话题,为思维提供真实的 “锚点”;另一方面,强化深度阅读,从经典文本、时评杂文、文化著作中吸收思想养分,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 —— 如议论文的论证逻辑、散文的情感表达、杂文的批判视角,将文本中的观点、论据内化为自身思维的 “素材库”。在此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打破 “素材堆砌” 的惯性,学会对生活与阅读素材进行分类、筛选与关联,从不同角度解读素材的内涵,如同一社会现象可从道德、法律、文化等多维度分析,使思维在丰富的素材基础上自然拓展,避免因 “无物可写” 导致的思维空洞。

二、强化逻辑建构训练,夯实写作思维的严谨性基础

逻辑思维是写作思维的骨架,决定着文章的论证力度与表达效果。提升高中生写作思维,需系统训练其逻辑建构能力。首先,注重概念界定的精准性,引导学生在写作前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避免因概念模糊导致的思维混乱;其次,强化论证层次的条理性,通过 “总分结构”“递进结构”“对比结构” 等训练,使学生掌握 “提出观点 — 分层论证 — 总结升华” 的思维路径,确保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再次,培养因果分析与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观点成立的前提条件,以及不同立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避免非此即彼的片面思维。通过逻辑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不仅 “有观点”,更能 “说清道理”,使思维从 “碎片化” 走向 “系统化”,从 “感性化” 走向 “理性化”,为核心素养中 “思维发展与提升” 奠定基础。

三、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提升写作思维的独特性与深度

核心素养强调思维的 “高阶发展”,而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是高阶思维的核心。提升写作思维需鼓励学生跳出 “标准答案” 的束缚,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训练可通过 “质疑 — 求证 — 反思” 的路径展开:引导学生对既有观点、社会共识、文本解读提出合理质疑,如 “这一观点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是否存在相反的案例?”;再通过查找资料、逻辑推演验证质疑的合理性,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创造性思维则需打破思维定式,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想象、隐喻等方式,从新的视角解读话题 —— 如将 “科技发展” 与 “人性需求” 关联,用“比喻论证” 阐释抽象道理,使思维突破常规框架。通过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让学生的写作既 “站得住脚” 又 “与众不同”,避免千篇一律的 “套作” 思维,体现思维的独特价值。

四、借助多元表达与互动,激活写作思维的动态发展

写作思维并非孤立的 “内省活动”,而是在表达与互动中不断完善的过程。提升高中生写作思维,需构建 “写前讨论 — 写中互评 — 写后修改” 的互动链条。写前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话题分享初步想法,在思想碰撞中补充视角、修正偏差,使思维在交流中聚焦;写中开展片段互评,针对论证逻辑、观点新颖性等进行点评,借鉴他人的思维优点,发现自身的思维盲区;写后引导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反思思维过程中的疏漏 —— 如论证不充分、逻辑断层等,通过 “重写— 再评 — 再改” 的循环,推动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多元文体表达,如将议论文改写成演讲稿、将记叙文转化为散文,在不同文体的转换中,体会思维方式的差异(如演讲稿需更强的感染力,散文需更细腻的情感表达),使思维在灵活的表达中保持活力。

五、构建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引导写作思维的自我优化

科学的评价是推动写作思维持续提升的 “导航仪”。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写作评价,需突破 “分数导向” 的单一标准,聚焦思维过程与品质。评价内容应关注思维的多个维度:如素材运用的关联性(是否紧扣观点)、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是否有漏洞)、观点的独创性(是否有个人见解)、批判的深刻性(是否触及本质)。评价方式上,采用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相结合: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在讨论、修改中的思维变化,终结性评价则侧重文章呈现的思维成果;同时,引入学生自评与同伴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明确 “我的思维优势是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形成自我提升的内驱力。评价语言需具有指导性,避免笼统的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而是具体指出思维的亮点与不足 —— 如 “此处对概念的界定精准,但若能结合实例进一步阐释会更深刻”,使学生在评价中清晰把握思维优化的方向。

总结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语文写作思维的提升,是一个 “积累 — 训练 — 互动 — 优化” 的系统工程。通过丰富素材与视角奠定思维基础,强化逻辑训练构建思维骨架,培养批判与创造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借助多元互动激活思维活力,完善评价体系引导思维优化,可使学生的写作思维逐步走向深刻、严谨、独特与开放。这一过程中,需始终避免 “技巧至上” 的误区,回归思维发展的本质,让写作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最终实现核心素养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 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 [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9(05):63-71.

[4] 叶黎明。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J]. 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2):68-74.

[5]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 [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