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材料在美工区的创新运用实践
金怡雯
昆山高新区九方城幼儿园
一、幼儿园自然材料在美工区运用的价值与意义
自然材料是指来源于大自然的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材料,如树叶、树枝、石头、种子、贝壳等。将自然材料运用在幼儿园美工区具有多重价值。从教育层面看,自然材料丰富的形态、色彩与质感,能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创作素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在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拼贴、雕刻、编织等创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深入感知材料的特性,构建对自然事物的认知。例如,幼儿用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出动物形象,在创作中理解树叶的形态差异,培养观察力与审美能力。
二、幼儿园自然材料在美工区的创新运用策略
(一)自然材料的多样化收集与科学分类
丰富且有序的自然材料是美工区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可组织幼儿、家长共同参与自然材料收集活动。如开展 “秋天的礼物” 收集活动,让幼儿在家长陪同下,到公园、郊外收集落叶、松果、野花等材料;在海边幼儿园,可收集贝壳、海螺、沙子等材料。收集后,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材料的材质、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将树叶按形状分为针形叶、卵形叶、掌形叶等类别;将石头按大小、颜色进行归类。同时,利用透明收纳盒、标签等工具对材料进行有序存放,方便幼儿取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与秩序感。
(二)创设多元自然材料美工活动
为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教育价值,教师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创设多样化的美工活动。对于小班幼儿,可开展简单的自然材料拼贴活动,如用花瓣、树叶拼贴小花、小动物等图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对美的初步感知;中班幼儿可进行自然材料组合创作,如用树枝、麻绳、松果制作小挂件,锻炼幼儿的空间想象与组合能力;大班幼儿则可尝试开展主题性自然材料创作活动,如以 “森林王国” 为主题,利用树枝搭建城堡,用树叶、羽毛装饰角色,培养幼儿的综合创作能力与主题表现能力。此外,还可将自然材料与其他美工材料(如彩泥、颜料、卡纸等)结合使用,拓展创作形式,如用颜料给石头上色,制作彩绘石头,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三)自然材料美工活动与多领域学习的融合
自然材料在美工区的运用不应局限于艺术创作,还应注重与其他领域学习的融合。在语言领域,教师可在美工活动后,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与作品故事,如讲述 “我用树叶制作的小鱼在池塘里的冒险”,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与叙事能力;在科学领域,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材料的物理特性,如探究不同树叶的吸水性、不同石头的重量与硬度,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在数学领域,通过对自然材料的分类、排序、计数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如用贝壳进行数数、用树枝进行长短排序。通过多领域融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家园合作拓展自然材料运用空间
家园合作能为自然材料在美工区的运用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与支持。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自然材料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收集自然材料,并引导家长在家中与幼儿开展简单的自然材料美工活动,如用种子粘贴画、用树枝制作小摆件等,延伸美工区活动的空间与时间。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自然材料美工活动,如开展亲子自然材料创作比赛,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五)优化教师在自然材料美工区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自然材料美工区活动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在活动前,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经验与能力,提供适当的材料与工具,并进行必要的技能示范,如讲解树叶拼贴的粘贴技巧、树枝编织的方法等,但避免过度示范限制幼儿的创造力。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观察者与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创新,当幼儿遇到困难时,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如当幼儿不知如何用松果制作小动物时,教师可提问 “松果的形状像什么动物的身体部分呢?”。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教师给予积极肯定与针对性建议,促进幼儿不断提升创作能力。
三、幼儿园自然材料在美工区创新运用的实践案例与成效
某幼儿园大班开展了 “自然材料创意美工月” 活动。在活动初期,教师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了大量树枝、树皮、树叶、种子等自然材料,并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随后,根据幼儿兴趣与能力,开展了系列主题创作活动。例如,“森林小屋” 创作活动中,幼儿用树枝搭建小屋框架,用树皮装饰墙面,用树叶制作屋顶,用种子点缀花园;“海洋世界” 创作活动中,幼儿用贝壳制作小鱼、螃蟹,用海螺制作海星,用沙子铺设海底场景。
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合作创作,并将活动与语言、科学等领域融合。如在 “森林小屋” 创作后,幼儿分组讲述自己的 “小屋故事”;在 “海洋世界” 创作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贝壳、海螺的结构,探究其形成过程。活动结束后,通过幼儿作品展示、家长参观、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明显提高, 90% 的幼儿表示更喜欢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幼儿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家长对活动的满意度达 95% ,认为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艺术素养,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总结
幼儿园自然材料在美工区的创新运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体验与发展机会,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样化收集与分类材料、创设多元活动、融合多领域学习、加强家园合作以及优化教师指导策略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灵活调整材料与活动方式,充分挖掘自然材料的教育价值。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对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工区运用的研究,探索更多新颖的运用模式,为幼儿营造更优质的美工区活动环境,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 朱家雄. 幼儿园课程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