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蔡媚媚
雷州市第一中学
引言
在人工智能与数据驱动的时代,高中数学教学正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六大维度,强调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问题解决与创新创造能力。然而,当前数学教学仍存在“重解题轻思维”的倾向:学生虽能熟练套用公式,却难以对“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进行深度追问;虽能绘制函数图像,却无法用数学语言解释“潮汐变化与三角函数周期性的关联”。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特点
(一)以大概念为核心,构建结构化知识网络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打破传统课时割裂,以“大概念”为统领整合教材内容。例如,在“概率与统计”单元中,以“随机性”为核心概念,串联古典概型、统计推断、风险决策等内容,形成“现象—模型—应用”的认知链条。教师通过设计“彩票中奖概率分析”“疾病筛查准确率评估”等任务,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抽象出“随机变量”“置信区间”等核心概念,并运用结构化思维导图呈现知识关联,促进“数学抽象”与“数据分析”素养的融合发展。
(二)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发展跨学科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强调“数学与现实对话”,通过真实情境任务推动素养落地。例如,在“函数建模”单元中,教师引入“城市共享单车投放优化”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地理数据(人口分布)、经济数据(运营成本)建立分段函数模型,并运用数学软件求解最优解。学生需在数学建模中整合地理、经济知识,理解“函数单调性”与“资源分配”的关联,在跨学科实践中发展“数学建模”与“数学运算”素养,避免“为解题而解题”的机械训练。
(三)以过程性评价为支撑,强化元认知能力发展
教学设计注重思维可视化与评价反馈,通过“论证记录表”“逻辑漏洞清单”等工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例如,在“立体几何”单元中,学生需在证明“空间直线平行”时,填写“定理选择依据”“辅助线添加思路”“推理严密性自评”等项目,教师根据“论证完整性”“逻辑严谨性”等维度提供改进建议。此类评价工具促使学生从“结果正确”转向“过程合理”,在“直观想象”与“逻辑推理”的协同发展中实现自我监控与迭代升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提炼单元大概念,构建知识结构化体系
教师需从单元内容中提炼核心概念,以“大概念”为锚点串联知识点,形成逻辑严密的认知网络。例如,在“数列”单元中,以“递推与通项的转化”为大概念,设计递进式任务:首先,通过“细胞分裂”“银行存款复利”等实例,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列递推公式;其次,运用“累加法”“累乘法”“构造新数列”等策略,将递推公式转化为通项公式,并对比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最后,设计“城市垃圾处理量预测”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历史数据建立递推模型,预测未来 5 年的处理量并撰写分析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在“实例—模型—应用”的循环中理解“递推”的本质,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同时通过“模型选择合理性”的反思,深化对数学严谨性的认知。
(二)创设跨学科情境,推动数学应用迁移
教师需设计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真实任务,将数学工具与现实问题深度结合。例如,在“导数及其应用”单元中,以“最优决策”为核心,设计“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选址”项目:学生需结合地理数据(区域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经济数据(土地成本、电价波动)建立目标函数,运用导数求解极值点,确定最优选址方案;同时,需考虑环境因素(如充电桩对电网负荷的影响),通过微分方程模拟电力供需平衡。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需将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斜率)与物理意义(瞬时变化率)关联,理解“边际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并运用数学软件(如GeoGebra)进行动态模拟。
(三)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促进逻辑链条显性化
教师需引入论证记录表、逻辑树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提升论证严谨性。例如,在“立体几何”单元中,设计“正方体截面形状探究”任务:学生需通过切割土豆模型提出猜想(如“截面可能是六边形”),并填写《论证过程记录表》,标注“已知条件”(正方体性质)、“推理依据”(面面相交定理)、“结论”及“未解决的问题”(如“对角线截面是否可能为七边形”);随后,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如 3DOne)验证猜想,并补充完善论证。教师提供《逻辑漏洞清单》,引导学生检查“是否遗漏特殊情况”(如截面与棱重合)、“推理是否依赖隐含假设”(如“截面必须为平面图形”)。
(四)实施动态分层评价,支持素养个性化发展
教师需设计包含“知识理解”“推理能力”“创新应用”三维度评价量表,通过多轮反馈推动学生素养进阶。例如,在“概率与统计”单元中,针对“城市空气质量分析”任务,制定以下评价标准:知识理解:能否正确区分“抽样方法”(如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并选择合适方法分析数据;推理能力:论证过程是否完整(如是否检验数据分布、是否考虑异常值),能否用数学语言解释结论(如“PM2.5 浓度与交通流量呈弱正相关”);创新应用:是否提出改进方案(如引入气象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评估其可行性。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以“大概念统整”为骨架、以“真实问题驱动”为血肉、以“思维可视化”为筋脉、以“分层评价反馈”为神经,构建了从“知识积累”到“素养生成”的完整闭环。它突破了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解题轻应用”的局限,通过“三角函数建模潮汐规律”“导数优化包装设计”等跨学科任务,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融入真实情境,使学生从“机械套用公式”转向“主动建构认知框架”。
参考文献
[1] 封荣有. 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究[J]. 教育论坛,2024,6(12):
[2] 张旭东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13):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