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歌声里的教育温度

作者

李善信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淮南高新学校

作为一位奋战在教育战线四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校歌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字,更不是庆典时的背景音乐,它应当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密码”——当旋律响起,师生能从中听见教育的初心,看见成长的方向。这份解读,正是为了剥开歌词的字面意义,让藏在文字背后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内核清晰可见。

一、地域与使命:校歌的扎根性表达

淮河畔,书声朗,为党为国育栋梁

“淮河畔”以地域坐标锚定学校植根淮南的底蕴,暗合“八公山下磨玉音”的办学扎根精神;“书声朗”用清晨琅琅书声的具象场景,呼应“热爱生活”的教育观,传递校园活力;“为党为国育栋梁”直接点明“家国情怀”的学校精神,将培养目标中“爱国心、报国志”升华为教育使命,体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

二、品格与胸怀:校训精神的意象化诠释

松傲立,海容广,自强为善志高昂

“松傲立”以“松柏”象征“松柏精神”,凸显坚韧不拔、刚正不阿的品格培养,呼应校训“自强不息”;“海容广”化用“大海气象”的学校精神,喻指包容胸襟与全球视野,与校风“包容和谐”相呼应;“自强为善志高昂”中,“自强”“为善”分别对应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志高昂”传递阳光自信的精神风貌,强化“积极生存”的教育观。

三、成长与担当:育人逻辑的旋律化呈现

副歌:高新启航,高新启航!小脚印,大担当,成长路同绽放

“高新启航”的重复咏唱强化品牌记忆,“启航”象征教育征程的起点,契合“奠基”理念;“小脚印,大担当”以“小脚印”喻指学生的成长点滴,“大担当”呼应培养目标中“有担当”,体现“从跬步至千里”的教育逻辑;“成长路同绽放”强调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实现独特价值,暗合“各不同,齐绽放”的教育追求。

四、传承与远方:教育温度的代际传递

师生携手同守望,青春薪火永传扬

“师生携手同守望”描绘“和谐”的校园生态,呼应“有教无类”的教风与“营造生态”的教育观,体现“温暖”的办学底色;“青春薪火永传扬”以“薪火”象征教育精神的传承,既指向“科学生产”(知识传递),也预示学校精神的生生不息,回扣“止于至善”的校训。

校歌创作初心与致谢

《高新启航》以 28 句歌词承载“办学目标—教育观—三风一训—培养目标”等核心要素,通过“松柏 / 大海”的意象系统、“小脚印 /大担当”的成长逻辑、“童声暖 / 青春亮”的年龄适配,实现了“温暖有力、易学传唱”的创作初心。

此歌凝结着好友荆杰的智慧,他曾专程绕道合肥与师生打磨歌词;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教育热忱——是你们的善良与赤诚,让教育的温度有了旋律的模样。

附:校歌《高新启航》歌词作词:荆杰 李善信

主歌 1

淮河旁,书声朗,为党为国育栋梁。

校园温暖梦生长,热爱生活闪光芒。

主歌 2

松傲立,海容广,自强为善志高昂。

包容和谐情意长,家国情怀心中装。

副歌

高新启航,高新启航!

小脚印,大担当,成长路同绽放。

高新启航,高新启航!

童声暖,青春亮,扬帆向远方。

主歌 3

向善向上热情滚烫,奋进歌声在耳边鸣响!育英才,担国纲,复兴路上创辉煌。师生携手同守望,青春薪火永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