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师幼互动实践探索

作者

时莉

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213300

摘要:对于教师而言,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教师应当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交流。当幼儿和教师互动多的时候,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在教师身上,因此,教师应当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多和幼儿互动,营造热烈的游戏氛围,让幼儿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本文首先了解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当前课程游戏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固定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师幼互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为了让幼儿更好适应小学生活,会让幼儿提前到幼儿园感受校园生活,如果幼儿园教师和幼儿能够建立良好关系,可以让幼儿对幼儿生活产生兴趣,方便幼儿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为了营造良好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多种类型的游戏,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多倾听幼儿的需求,及时和幼儿互动,不冷落幼儿,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基本概述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含义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之前,设计合适的游戏方式,将课程内容灵活的融入在游戏活动中,并且持续对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观察,时时刻刻地向幼儿传达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感受到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应当学习的知识内容,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该种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学重点,由原本的课程教学转变为游戏教学,教学重点的转变带来众多优势,通过将课程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能够给予幼儿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幼儿为了能够顺利完达成游戏目标。便会主动的开动脑筋,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想出更多顺利完成游戏关卡的方法,以此提高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同时,幼儿积极参加到游戏活动中,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避免课堂死气沉沉,提高教学活力。教师在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人格品质以及学习品质。当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生活习惯之后,才可以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减少幼儿的不适应感,为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提供更多空间,让幼儿可以自由成长[1]。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借助游戏,将比较枯燥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方便幼儿理解以及接受,同时,在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为吸引幼儿注意力,不会局限于单一的游戏活动,而是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课程内容,实现多种游戏方式的整合,以此让学生掌握丰富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让幼儿逐渐建立完善的认知体系。此外,教师为了保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高效开展,教师会在开展教学之前整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进一步明确幼儿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将更多时间交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活动,从而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方式已经较为普遍,并且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普及程度不高,但是该种教学方式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拥有的优点,通过在幼儿园教学中推进课程游戏化,可以打破地点的限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游戏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方式,能够将各种游戏材料整理在一起,方便幼儿随意的挑选适合的游戏道具。但尽管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具有众多优点,但是推行的时间不长,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便具体讲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2]。

(一)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多参加教师培训活动,在培训中掌握更多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由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和传统的游戏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区别,因此,为更好发挥课程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幼儿园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掌握更多有关课程游戏化的理论知识,只有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有坚挺的理论支撑,保证后续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但是如果教师在入职之前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则缺少丰富的理论支撑,限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导致教师和幼儿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

(二)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很多教师认为课程游戏化便是游戏课程化,但是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尽管具有一部分的重合之处,但是两者之间具有极大的区别。游戏课程化主要是指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之前,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将制定的教学计划作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借助游戏保证各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课程游戏化在含义上与其具有本质的区别,课程游戏化要求教学和游戏同时进行,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之后,积极吸引幼儿参加到活动中,并且持续对幼儿进行观察,从而及时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需求,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为其学习以及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课程游戏化便是游戏课程化,对课程游戏化的认知程度不高,在教学中尽管采用教学游戏化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依旧属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范畴,在传统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难以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效率低下[3]。

(三)幼儿游戏水平并不一致

幼儿的思想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在课程游戏化啊背景下开展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便是不同幼儿的游戏水平是不一样的。面对同一个游戏活动,不同思维水平的幼儿接受课程内容的效率不同,有点接受的快,有的则很慢,因此,教师为了能够和幼儿打好关系,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便应当解决幼儿游戏水平不一致的问题。

(四)缺少游戏教学材料

为了能够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灵活使用教学材料,在开展游戏活动的时候会借助大量的游戏材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所拥有的教学材料非常有限。无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材料,从而影响游戏活动的正常展开。

(五)所设计的游戏环境吸引力不强

为了能够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不仅需要考虑游戏内容的设计,同时也应当设计游戏环境的背景,保证游戏环境具有吸引力。教师所设计的游戏背景不仅需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应当在保证幼儿活动安全性以及便捷性的基础上符合幼儿的认知结构,让幼儿更好适应游戏环境。但是在大多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是按照自己的审美需求设计游戏环境,尽管考虑了游戏环境的美观性,但是没有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比如幼儿是否对所安排的游戏活动方式感兴趣以及幼儿能否被游戏材料所吸引等等,从而导致游戏活动的教学效果不佳。

三、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生互动的具体措施

面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出发,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符合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加强师幼之间的互动,方便教师了解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下面便具体讲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师幼互动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为了能够推进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幼儿园的实行,教师应当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多加了解一些有关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知识,包括课程游戏化的含义以及作用等等。为提高游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比例,教师应当用所学习到有关课程游戏化的理论指导游戏环境的布置。通过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导下更改游戏环境的设置,可以营造更好的游戏氛围,吸引幼儿注意力,给予幼儿更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活动空间。比如教师在设计游戏环境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功能将活动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包括角色扮演区、美工区以及建构区等等,不同区域的功能是不同的。资料库的作用便是将游戏活动中所使用的大部分材料都存放在这里,而展示区顾名思义便是展示幼儿的作品。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设计不同的活动区域,在此过程中,会多和幼儿进行讨论以及沟通,提高了师幼互动的比例[4]。

(二)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为了能够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更好发挥游戏活动中资料库的作用,教师应当不断完善游戏材料的类型,以此保证幼儿在需要相关游戏材料的时候能够及时使用材料,提高课程游戏化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除此之外,游戏材料是否丰富也会直接影响师幼的互动性,因此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在正式举办游戏活动之前需要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从需求出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从而扩展幼儿的自由活动空间。同时,教师在准备游戏材料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游戏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在使用游戏材料的同时出现食物中毒或者扎伤的情况,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最后,教师所安排的游戏材料并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应当符合活动主题的,并且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将所获取的游戏材料有序的存放在资料库中,并且在活动结束之后需要给每一个游戏材料进行标号,按照标签有序的整理游戏材料,从而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养成整理好东西的好习惯[5]。

(三)真正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为了保障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且加强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当了解课程游戏化的相关知识,深层次的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含义。只有教师把握住理论知识,才能够根据理论设计游戏教学活动,确保教学活动符合主题。对此,教师应当学会对比课程游戏化以及游戏课程化的含义,根据两种不用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在不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询问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什么知识,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根据幼儿的回答发现两种教学方式在教学成果上的区别。

(四)考虑不同幼儿的游戏水平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当了解不同幼儿的游戏水平是不同的,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幼儿更好的适应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多和幼儿进行互动,根据幼儿互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当前的游戏水平,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任务,以此让游戏任务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五)设计轻松具有吸引力的游戏教学环境

在正式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的定位,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才能够将更多的活动空间给予幼儿,更好体现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应当时时刻刻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如果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上前与幼儿进行沟通,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幼儿当前所遇到的困难,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幼儿探索式的解决问题,通过采取该种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轻松的游戏教学环境,减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要承担的压力,让幼儿和教师多加进行互动以及交流,方便教师深层度的了解幼儿。此外,教师自身行为表现以及情绪会直接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如果教师用负面情绪面对幼儿,则会无法调动游戏互动的热情,无法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但是如果教师的情绪始终比较高涨,幼儿在向教师询问问题的时候教师始终能够保持热情的态度,则会在情感上给予幼儿鼓励,幼儿会不自觉的亲近教师,从而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因此,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当考虑幼儿的学习需求,为幼儿打造轻松的游戏环境,方便幼儿进行自由发挥,加强师幼之间的互动,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保证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能够方便幼儿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潜移默化的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行课程游戏化,教师应当将幼儿作为主体,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注重师幼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幼儿的需求,并且安排好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何苗.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师幼关系探析[J].2021.

[2]黄颖.生态视域下幼儿园田园互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下旬,2021(3):0165-0166.

[3]余倩云.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促进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策略[J]. 2021.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1.05.279.

[4]肖琴.以幼儿学习需求为基础的游戏化生成课程教育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21, 000(001):P.11-11.

[5]沈佳慧.践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门径[J].启迪与智慧:上,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