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邵志晨
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215500
1. 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生成式 AI 以其内容生成、智能交互等特性,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带来新机遇。《TCP/IP 协议》作为网络技术核心课程,其理论抽象性与实践复杂性对教学方法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突破知识理解与实操训练的瓶颈,而生成式AI 通过动态可视化、智能答疑等功能,能够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助力学生掌握网络协议核心原理与应用技能。
2.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目标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TCP/IP 协议》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目标紧紧围绕知识理解、技能培养等核心维度,着眼于突破协议理论中抽象性的困难,借助于生成式 AI 产生图像、动画和动态模型等功能,对TCP/IP 协议进行分层架构,将数据传输流程这一复杂的原理转化成直观可视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迅速构建系统性的认知框架,从而弥补了传统文字讲解和静态图示各自的局限 [1]。面向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 AI 仿真真实网络环境并产生多样化的网络拓扑场景和故障案例,指导学生掌握虚拟实训的协议配置、网络调试和故障排查技能,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迁移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个性化交互特性,也是为了适应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而产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将适配后的学习资源和训练任务进行动态推送,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方法
(1)AI 驱动协议可视化教学
在《TCP/IP 协议》的教学过程中,AI 驱动的协议可视化教学以突破理论的抽象性为核心,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复杂的协议原理转化为直观、动态的视觉化内容 + 传统教学主要依靠静态图表和文字描述,很难展现协议数据封装、解封装和跨层交互等动态流程,生成式 AI 可以建立在算法逻辑之上,该系统能够自动生成 3D 动画、交互式示意图和动态流程图,从而将 TCP/IP 协议族中的 HTTP、FTP 等应用层协议的请求响应机制,TCP/UDP 传输层分段重组和流量控制、IP层路由转发路径这些抽象概念具象化 [2]。比如,用 AI 制作的动态演示视频可以对数据包进行逐帧拆解,增加链路层 MAC 地址,将 IP 头部封装到网络层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等整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协议工作机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AI 具有交互生成特性,支持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迅速生成定制化的可视化素材,例如为特定网络拓扑绘制协议数据流向图等,也可以结合实例生成失效场景中协议运行异常对比图等。学生还可以利用AI 工具独立探索协议的基本原理,比如输入“TCP 三次握手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系统会自动生成包含错误标识、数据包丢失等关键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图,从而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 AI 实时反馈功能可以根据学生在查看可视化内容过程中停留时长和提问频率数据对演示节奏和细节进行智能调节,保证知识传递效果,真正实现“用视觉促进理解,用交互助实现内化”的教学目标。
(2)AI 模拟网络实践培训
生成式 AI 在《TCP/IP 协议》课堂中的网络实践训练应用,通过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安全、灵活且可重复的实操平台,传统的网络实验受限于硬件设备、实验场景,很难模拟出复杂的网络故障或者大规模拓扑,AI 模拟技术能够根据算法产生多样的网络场景,例如企业级的分层网络架构和跨地域的广域网互联,以及协议配置出错和链路中断的故障实例的动态设置,指导学生利用 TCP/IP 协议的相关知识诊断和维修故障。例如,在 AI 模拟的“园区网的用户不能进入服务器”的场景中,学生需要通过抓包分析、路由表排查等操作,定位 TCP 连接超时或 IP 地址冲突等问题的根源,从而提高故障排查的系统性思维,AI 模拟训练具有智能交互特性,学习体验得到进一步优化,该系统能够实时地按照学生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示和反馈,如在学生误配子网掩码的情况下,AI 会自动弹出对协议规范的描述和误操作影响的分析等,有利于学生对操作逻辑的理解 [3]。另外,AI 可以产生个性化的训练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历史表现对实验的难度和复杂度进行调节,如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循序渐进的指导式任务等,为能力较强学生设置开放性挑战任务(例如,设计一个高可用 TCP/IP网络架构)。
4. 教学应用效果反思
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到《TCP/IP 协议》的课堂上,有效地解决了网络协议存在的理论抽象和实践繁杂等教学难点,通过可视化的资源生成、虚拟仿真实验,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把握效率,今后需要进一步优化 AI 和课程深度融合、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同时强化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建设等,以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中职信息技术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维. 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优化路径研究[J].教师 ,2025(08):140-142.
[2] 杨惠颖 . 人工智能技术在中职信息技术实训室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 [J]. 信息记录材料 ,2025,26(04):84-86.
[3] 张玮昕. 基于飞桨AI Studio 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模式探索—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0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