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小衔接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刘心悦
苏州工业园区至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一些差异,单纯依靠幼儿教师的引导是难以帮助幼儿实现全方位成长的,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一起努力,即运用家园共育模式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家园共育模式能够拓宽幼小衔接的思路,同时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得幼儿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本文接下来将会就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小衔接的策略与实施路径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于幼小衔接实施家园共育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切实增强幼儿适应新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高效创建家园协同育人体系,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可以建立紧密的沟通渠道,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互动,为幼儿创建更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得幼儿可以在各种家园共育实践活动中逐渐增强独立意识。
第二,有利于高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传统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开展日常教育工作,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而在家园共育模式中,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各司其职,有效加强教育互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为幼儿成长打造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长环境,切实保证幼小衔接工作质量。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小衔接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制定家园共育计划,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小衔接阶段,需要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紧密沟通,通过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可以实现更为深入的教育互动。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双方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学情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育目标,一起分析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双方的侧重点,选择适应的教育策略制定教育计划,为高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助力。
具体来说,在正式制定家园共育教育计划之前,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家访、举办家长会、召开专题研讨会的方式来与幼儿家长取得有效沟通,并与幼儿家长一起就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教育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创新沟通方式可以让家长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交流教育经验,并立足于幼儿个性特点创新制定教育计划,通过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可以切实提升幼小衔接阶段教育计划的科学性,幼儿家长也更加愿意按照教育计划开展家庭教育。此外,幼儿教师不仅要让幼儿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帮助幼儿家长切实提升教育能力。双方可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共同努力,如幼儿家长可以与小学家长经常沟通交流,提前了解小学生的作息时间、生活方式等内容,然后引导幼儿提前适应,幼儿教师也可以带领幼儿去小学班级进行旁听,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并依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情况合理修改和完善家园共育计划。
(二)创新开展教育实践,切实提升共育实效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就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榜样。因此,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双方要同时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优秀的榜样,双方要达成合作共识,并依据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要求创新开展教育实践,充分彰显出家园共育的巨大合力。
具体来说,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可以将“个人生活习惯”相关的内容直观展示出来,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学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包括早起吃早餐、课间做操、午餐后收拾碗筷等,然后为幼儿播放一些关于个人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动画教学视频,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让每个幼儿都可以深刻意识到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为其之后更好地步入小学生活做好铺垫;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将与幼儿学习、生活相关的情况进行反馈,并引导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为幼儿讲解一些个人卫生的知识,教给幼儿如何独立科学刷牙、穿衣吃饭的好习惯等,促使幼儿家长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开展高效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良好的合作。
综上所述,基于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增强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可以切实提升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工作质量。基于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教育合作,与幼儿家长统一教育理念,科学制定适合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计划,并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充分保障幼儿可以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瑜. 基于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路径探索[J]. 名师在线,2025,11(01):93-95.
[2] 张巍 . 家园校协同共育视角下幼小衔接实践探索 [J]. 吉林教育 ,2024,(3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