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271” 教学模式下依托单元课文,引领五年级下册习作语言生动表达

作者

代荔

西安长安湖滨小学

一、引言

我校运用的“271”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将课堂时间按 2:7:1 分配, 20% 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70% 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如何迁移方法; 10% 时间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将阅读与习作有机融合,每个单元的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天然的“脚手架”。“271”教师模式的优势凸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单元课文中汲取营养,把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方法迁移到习作中,是提升学生习作语言生动性的有效路径。借助课文范例,梳理方法、模仿运用、习作表达,能让学生逐步掌握生动表达的诀窍,写出富有感染力的作文。

二、成长感悟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 弄清楚课文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一单元结合“271”教学模式,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有 60-70% 的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梳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时,可以将文章中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都作为依据。如:《祖父的园子》中“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动作描写,感受到作者和祖父相处的幸福,同时流露出作者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之情及对昔日愉快生活时光的追忆。“用细节来描写表达情感”就是借助文章的细节 (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 来表达情感。像《祖父的园子》除了借景抒情以外,还有直接抒情比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对园子里的花、鸟、虫子都加以人格化的描绘,表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园子,世界,万物,突出表现出孩童的童真、稚气与纯真烂漫,刻画出一幅生机盎然图景,体现童年的快乐自由。 ② 在讲读《月是故乡明》的时候,除了注意细节描写表达情感外,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直抒胸臆的写法。

2. 用学到的方法写成长的故事,为习作做准备。

我在教授学生写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时使用这种方法,用上动作和神态描写。“妈妈躺在床上,脸色涨得通红,我端来水,妈妈将手伸过来,要拿杯子喝水,我去摸妈妈的手,滚烫滚烫,跟刚出锅的煮熟的鸡蛋一样,手背处湿漉漉的全是汗水。”用上环境描写烘托情境。“窗外的雨不停地落着,房子里只有‘哗—哗’的雨声,还有妈妈那‘嗯嗯’的干呕声。”用上心理描写衬托人物内心的忧伤。“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我突然感到自己不能够再当小孩子,该像以前妈妈那么对我一样去照顾妈妈了,所以我要上去扶起妈妈让她躺好,帮助妈妈吃药,哄妈妈好好睡觉……那一天我睡得很踏实,因为,我知道我长大了。”学生从中可以学会用好课文中所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描写表达,使自己的习作能有真情实感。

三、人物描写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五年级下册“写形形色色的人”单元,结合“271”教学模式, 70% 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梳理描写人物的方法。《人物描写一组》的《摔跤》中描写小嘎子时,“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小胖墩儿动作干脆,力量较大,也从侧面衬托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对祥子外貌的描写,“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抓住外貌特征展现人物特点;《刷子李》通过“刷墙时黑衣无白点”的典型事例,“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动作描写,塑造技艺高超的奇人形象,这些都属于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通过曹小三的视角和行为,从侧面烘托出刷子李刷墙技术的精湛,让人惊叹不已。

四、文化遗产单元:依托课文范例,介绍文化遗产

“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单元课文有:《金字塔》和《威尼斯的小艇》,都是生动的景物描写。运用“271”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整理课文的不同描写方法。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作者开篇巧妙地利用打比方的方法描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独特外形——“像新月”“像水蛇”;再通过借助“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这两个词把静态的小艇变成活动的样子,从样子到动态完美地将小艇展现出来;还有使用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出金字塔的神秘,如“金色的夕阳,像被谁抖落的碎金,洒在金字塔上,也洒在沙漠里”……我们可以提炼以下方法: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绘形态;结合环境烘托氛围;融入历史文化小故事等。

五、想象探险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写具体事情发展变化过程

(一)梳理课文中的想象与叙事方法

“神奇的探险之旅”单元让学生跟着人物探寻思维的过程。《田忌赛马》让孙膑先分析形势,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大,每人都能按上、中、下三种档次分组;接着他又思考问题,将参赛马的出场顺序重新调整后达到了取胜的目的。在《跳水》中,小孩正处于极其危险的状态,可是这时却洋面上无风无浪,并且所有的人都不在甲板上,面对这种情况,他做出了最后决定——小孩不能落水,用枪逼小孩跳水,救出了小孩。于是这个决定就体现了他经过这样的小时刻权衡之后,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作出的大判断。其实从思维的线索来说,总结一下,就是一种固定的方法:困境—想办法—有了新的情况—再去想解决的方法,这样就完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发展结构。

习作中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写作。如写“热带雨林探险”时,可以先营造氛围:“热带雨林的树木像巨人,遮天蔽日,脚下的腐叶发出‘咯吱’声,像有无数双小手在抓我的鞋底。”再设计情节:“我们正找水源,一条大蛇突然窜出,吓得队友尖叫,我赶紧用火把驱赶,刚松口气,又发现前方是沼泽……”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思维方法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让读者欲罢不能。

六、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让习作语言更生动

综合以上的案例,其实我们能感受到部编版教材的优势,单元目标清晰,且在每单元的课文中都能学有所获,学到本单元习作就能用到的表达方法,习作环节要求孩子将课堂所学的写作技法、思维方式付诸笔端。学用交融,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助力学子提升写作水平。我们可以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让语言表达更生动,结合巧妙的思维过程增加文章的趣味。

七、结语

五年级下册单元习作教学中,结合“271”教学模式,依托单元课文所学方法,从成长、人物、文化、想象等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总结方法——仿写运用——习作表达”,能有效提升习作语言生动性。让学生在单元学习的闭环中,不断汲取课文营养,转化为自身写作能力,从而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梁创新 . 大单元视域下的习作教学 [J]. 中国教师报 ,2022-03-09(07).

[2] 俞国平 . 转知为能,走向过程写作 [J]. 中国教师报 ,2023-03-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