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
赵佳佳
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童年阶段,相较于系统化地学习学科知识,学生更喜欢各种游戏和精彩的故事,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此,教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通过组织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小学学习节奏。
一、合理分组,奠定小组合作基础
小组合作教学需要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也就是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教师需要提前划分好学习小组,以此来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帮助学生取得更多收获。
以教学“100 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从以下两个方面认真考虑,确保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① 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 100 以内加、减法口算,特别是针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② 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数学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然后,教师要按照完全随机的方式将学生分为 6 人学习小组,并选举出一个小组长,为后续讨论活动有序进行做好准备。
二、基于问题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合作探究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转换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需求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既能认真思考问题,又能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
虽然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但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依然保持着幼儿园时期的学习习惯。对此,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可以考虑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具体应用途径。比如,在教学“欢乐购物街”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基于划分好的小组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各自组内按照要求进行角色表演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同时提高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为了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思考以下三点: ① 尽可能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游戏氛围,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活动需求为学生提供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而教师则引导学生准备一些旧的包装盒或毛绒玩具。 ② 教师要强调游戏规则,随机为学生安排顾客、导购员、收银员等角色,避免学生因为争抢角色而影响教学进度。 ③ 教师要利用人工智能等辅助工具提前播放一段有关游戏活动的视频,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金额、讲解和介绍商品等步骤,帮助学生更认真、更全面地完成游戏活动;然后,教师要通过班会或者班级群通知的方式向各位家长分享本次活动学生的优异表现,并鼓励家长在工作之余多陪伴自己孩子,结合具体情况带孩子到与钱币相关的博物馆参观,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更多有关人民币和古代钱币的数学知识。
三、重视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它可以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大胆展示自身优点以及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精神。
首先,教师要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具体表现作出合理评价。比如,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同桌练习中的问题并让他们相互帮助共同纠正错误,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以后犯同样错误的频率,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善于检查的好习惯;然后,教师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比如,鼓励学生课堂问答时积极回答问题的表现,或者表扬学生小组合作期间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等等;最后,教师还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后,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良好表现,以此来促进“家校共育”健康发展,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的应用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并结合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以此来帮助他们积累数学知识并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欣歆 , 范金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 [C]// 科教发展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4:1-5.
[2] 张永良.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探究[C]// 教育教学理论与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4:1-5.
[3] 许惠娟 . 小组合作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 [J]. 科普童话 ,2024(7):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