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谢宏洁

库车市第七中学

前言

初中生正处于语言能力与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担着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文化认同等多重任务。但是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处于“重阅读、轻表达”或“重知识、轻能力”的状态,造成学生缺少写作素材,难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阅读中也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个性化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这不仅可以加强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有效推动语文改革发展,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一、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读写结合教育思想的出现打破了两者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收集素材、在写作中进行语言输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深度掌握文本知识,又能够在写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语言风格。第二,促进思维发展。在文本阅读时,学生需要分析文本内容、理解写作意图;在写作时,学生需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等,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更加完善的语文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还对其日常表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精准筛选阅读、写作素材

在初中语文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就需要精准筛选阅读、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延伸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集中学习的是说明文,文章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适合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说明的顺序”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写作。在阅读环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本单元不同文章在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中的异同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与总结能力。在写作环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家乡的一种自然现象”为题,选择一种说明顺序进行写作,这不仅可以加强课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写作,还可以让阅读与写作环节联系更加密切,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合理安排读写课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安排读写课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阅读和写作并不是单独存在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合理安排读写课程,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成长。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围绕“撰写演讲稿”这一主题开展阅读和写作。在课上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程度选择 1-2 课时或 2-3 课时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演讲稿语言节奏、写作方式等。接下来,教师可以安排 1课时进行写作,安排学生以“自我成长”为话题撰写演讲稿,让学生了解怎样引出主题、表达情感、选取事例等。在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利用 1 课时让学生进行演讲,通过互相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保证读写课程的安排更加紧凑、有序,还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自信心。

(三)完善评价制度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情况,也能让学生在反馈中逐渐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实现持续进步。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三种方式结合进行评价。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作文优秀性等进行评价;其次,开展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主要从景物描写是否具体生动、是否有情感融入、结构是否清晰等不同维度,通过思维的碰撞可以让学生获得成长。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评价并不是为了“打分”,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让读写结合发挥教育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理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改变传统学生“怕写作”“不愿读”的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发现写作灵感,在写作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未来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仍需要不断挖掘读写结合教育价值与策略,从而助力学生迈向更高层次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霞 . 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的创设分析 [J]. 山西教育(教学),2022(10).

[2] 陈凤 . 细读与品读共舞,阅读与写作齐飞——试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