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
刘旭
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中心校 614904
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之际,核心素养慢慢变成基础教育领域的关键研究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着知识碎片化,理论和实践脱离等状况,很难完全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跨学科主题学习属于一种更新颖的教学范式,它把数学和其他学科资源整合起来。在真实场景里促使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深入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执行途径。
一、核心素养下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
(一)促进知识整合与迁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现实世界以及很多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让学生冲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知识迁移就是个体把已有的经验、技能或者理论应用到新情境当中去的过程,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察觉到不同学科同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的时候,就会更加深刻地领会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从而做到知识迁移。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防止知识被分割成碎片化的情况出现,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养成整体性思维模式 [1]。
(二)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活跃课堂气氛
按照数学教育理论来看,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有大量的数学实践活动支撑。而跨学科主题学习就凭借真实的情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探究性任务,促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去体会,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慢慢形成起完整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互动空间更加广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既对推动教学模式革新有着重要意义,也能切实优化小学学生除了数学以外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创设真实情境
对于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而言,营造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实践中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与综合思维,实现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以及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进程之中。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段,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就能够同现实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加深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
例如,按照人教版小学数学“面积”单元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思想来规划“班级文化墙”制作项目。这个项目把文化墙设计当作驱动任务,把数学学科的面积计算,空间布局规划等内容整合进去,还要加入美术学科的色彩调配,图形设计因素。而且要联系语文学科的文字表达,主题构思能力,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的成员要一起开展墙面大小测定,材料清单编写,总体风格确定等事务,从而达成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
(二)基于具体认知理论的任务驱动活动设计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情境当中,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凭借身体参与和实践活动来达成任务目的,这有益于知识的理解以及长期记忆的巩固。这类任务既能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又可依靠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把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认识[2]。
例如,围绕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时分秒”单元教学展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设计“校园时间密码”项目化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提前在校园的一些标志性场景,如操场跑道、图书馆书架、食堂餐台等,设置 12 个时间谜题点位,每个点位关联不同时间单位换算任务,如“测量单杠高度并计算光速通过该距离需多少秒”,提供电子秒表、卷尺及带刻度的校园平面图。学生以 4 人小组为单位,通过“测量-计算-推理”三步完成挑战:首先用卷尺测量出实际物体的尺寸,再结合科学课中光速知识去进行数学换算,最后在线索卡中提取关键信息定位下一站点。过程中需运用体育学科中的折返跑技巧快速移动,并借助美术学科的比例尺知识在平面图上标注行进路线。这种设计既让学生亲历“时间单位与现实世界的量化关联”,又通过跨学科联结形成了立体化认知网络,最终在校园实景中完成“时间—空间—测量”的认知闭环。
例如,围绕小学数学“长度单位”展开,以自身认知理论为依据,创建“校园寻宝”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者提前在校园里布置若干有代表性的目标点位,制定带有不同长度单位描述的谜题线索,并发放相应的测量工具,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利用直尺或者卷尺等仪器采集现场数据,在实际情境下完成任务。这样既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又能结合语文阅读分析线索内容,联系体育技能提高移动速度。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里,可以很好地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使他们的智能优势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促使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利用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更新教学形式并使用多种学习工具,给学生塑造多种化的学习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融合多种资源展开教学活动,课堂导入时。教师把音乐学科中的节拍节奏和分数联系起来,把美术学科中的图案比例和分数关系融入到课程当中。并设计“分数创意表达”主题活动,学生按照自己的智能特点,可以画图、做手工或者演奏音乐来表现自己对分数的理解。这样一种跨学科学习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有效地推动了他们的多元智能发展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进步。
结语
从核心素养角度来说,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有着明显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这种模式依靠知识整合和迁移,综合能力培养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有效地冲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联系主题式学习理论营造情境,利用具身认知理论规划任务。这就给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课堂上的推行给予了可行的操作支撑。放眼未来,教师要不断探寻更新的教学方法,充实跨学科主题学习体系,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毛松波 . 高能灵动独创——核心素养视域下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融合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J]. 珠算与珠心算 ,2025,(03):23-26.
[2] 要慧云 . 大数据技术赋能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8):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