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践
王向荣
宁波市惠贞书院 315000
摘要:在小学德育的关键赛道上,家校合作宛如强劲引擎,推动学生品德塑造的列车稳健前行。本研究以敏锐视角洞察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中的现状,积极探寻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创新实践,精准评估实践成效,大胆展望未来发展。致力于为优化家校合作模式出谋划策,助力小学德育管理水平攀升,为学生的品德培育筑牢根基,全方位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引言
小学时期,学生宛如待雕琢的璞玉,其品德塑造关乎一生发展,德育工作肩负着重大使命。而家校合作恰似连接家庭与学校的坚固桥梁,能将双方的教育资源巧妙整合,汇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小学班主任则犹如这座桥梁的关键枢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深入钻研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实践,对于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助力学生在品德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一、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中的现状分析
1.1 目前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开展的普及程度
当下,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领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多数小学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品德培养的重要性,积极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 80% 的小学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部分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开展德育专题讲座,提升家长对德育的重视与认知。在城市小学,家校合作的普及程度更高,几乎所有学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家校共育活动。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由于交通不便、家长观念等因素,家校合作的开展相对滞后,部分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普及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1.2 现有家校合作模式的类型与特点
现有家校合作模式丰富多样。家长会是最为常见的模式,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与品德表现,家长也可借此机会与教师交流。其特点是集中性强,能一次性传达大量信息,但互动性有限。家长志愿者模式也颇受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组织、校园安全维护等,可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增强家校信任。还有亲子活动模式,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等,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元素,促进亲子关系与学生品德发展,这类模式趣味性强,能有效提升家长与学生的参与热情。
1.3 小学德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小学德育中的家校合作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家校沟通存在障碍,部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仅关注学生成绩,对品德培养交流不足,且沟通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沟通。另一方面,家长参与度不均衡,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学校德育活动参与甚少。而且,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部分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品德培养,与学校的全面育人理念相悖。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中作用的发挥,亟待解决。
二、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践举措
2.1 构建家校沟通桥梁的方法与策略
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中,构建有效的家校沟通桥梁是实现家校合作的基础。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品德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增强家校之间的信息共享。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便家长随时与班主任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2.2 组织家校共育德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家校共育德育活动是家校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例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德育书籍,分享读书心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道德观念。此外,还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行动、关爱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品德。学校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德育知识和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2.3 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技巧
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品德培养是家校合作的关键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品德表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同时,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目标和方法,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和支持。
三、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践效果与展望
3.1 实践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估
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德育管理实践对学生品德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家校共育活动,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得到一致的品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例如,亲子阅读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通过家长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道德观念。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社会规则,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2 实践对班主任德育管理能力提升的体现
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德育管理实践对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和合作,班主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德育计划。在组织家校共育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协调各方资源,这不仅锻炼了其组织协调能力,还提升了其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外,通过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品德培养,班主任能够更好地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丰富自身的德育管理经验。
3.3 未来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发展方向
未来,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将朝着更加深入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家校沟通将更加便捷和高效,班主任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移动应用等工具,实时与家长分享学生的德育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建议。同时,家校共育活动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跨学科德育项目、国际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
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实践对学生品德成长意义非凡。尽管实践过程中遭遇沟通不畅、家长参与不均、理念分歧等挑战,但通过构建多元沟通桥梁、组织丰富德育活动、引导家长深度参与等有效举措,学生的品德素养得以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也得到增强。展望未来,随着合作模式不断深化、技术应用日益智能、联动范围逐步拓展,家校合作必将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发挥更大效能,为学生的品德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小学德育工作迈向新高度,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秦圆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与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4,(34):36-38.
[2]孙丹.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探索[J].智力,2023,(15):163-166.
[3]张越芳.小学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