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张红艳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深入剖析其理论基础,涵盖互动教学内涵、特征、理论依据及独特价值。对模式要素如互动主体、内容、方式和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组织小组合作、开展地理实验及多样化提问等实施策略,旨在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传统教学模式下,地理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有限,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与探索欲望。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新活力,其基于先进教育理论,通过多元互动要素与策略,致力于构建活跃、高效的课堂氛围,提升地理思维与实践能力,对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互动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交互教学是把学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作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由教师单方面传授的局面,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之间有多方面信息的互相传递。交互教学的平等性体现在师生关系之间,不再是教师绝对的权威,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质疑或辩论,师生之间能够实现平等对话。交互教学的合作性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论是讨论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探讨,或是师生共同解决一个问题,都需要互动才能完成。

1.2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生成新知识的过程,互动教学给学生创建了足够丰富的情境并给了学生足够多的交流机会,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互动,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学习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学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交流自己对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从而加深了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认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主观情感,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满足了学生自我需求的实现。

1.3 高中地理互动教学模式的独特价值

高中地理学科具备综合性的特点、区域性的特点、实践性强的特点,互动教学模式与高中地理特点相吻合。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从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如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探究气候变化的影响,利用多种分析思路来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中同样如此,如在地理实验或实践活动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动手实践和观察现象、记录,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

2.1 互动主体

互动教学的主体是师生。教师是互动教学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需设计好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展开,在互动中与学生一同探究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互动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知识基础,在互动中能够相互学习和启发,共同进步。

2.2 互动内容

虽然地理教材知识是互动的关键,但不是全部,生活中地理案例同样可以成为地理互动的内容,如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可以是探究城市规划地理知识的交互案例,社会热点地理问题同样可以引发学生的热情,如一带一路涉及的区域地理、国际贸易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互动明白背后的地理道理,这就要求在确定互动内容时,要把握其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2.3 互动方式

问题引导。如通过课堂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如讲授地球公转时,提出“为什么一年中会出现四季更替?”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趣;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学生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讨论后再提出各自的想法与认知,最终总结归纳到一起;让学生在扮演各种角色的前提下理解地理知识,如通过扮演不同的气候区的居民的生活情景,感受在气候上的差别,体会不同的气候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等。

2.4 互动环境

教学的物理环境有助于互动教学。良好的教室内设计,如围成小组座位,方便学生间的交流。现代化的授课设备,如投影、多媒体,有助于在互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示更多资源。但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心理环境,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活跃而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身心舒畅,不胆怯和矜持,在课堂中大胆发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建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参与感。

三、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3.1 创设情境,激发互动兴趣

结合运用多种媒介创设情境。观看地理纪录片,比如《地球脉动》,介绍世界丰富多彩的地形和生态系统,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促使学生对地理内容产生兴趣;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图片,比如火山爆发、北极光等,激发学生对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形成极光的原因等产生探究的欲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去学校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去学校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它的好处在哪里,造成原因是什么呢?学生的参与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从这些大家熟知的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发言。

3.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互动效果

科学的分组是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的基础。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结构互补,明确分组任务与职责,如在地理课题研究中有的学生负责资料搜集,有的学生负责数据分析,有的学生负责撰写报告,让每个学生有清楚的分工。

3.3 开展地理实验,深化互动体验

要使设计的实验方案紧扣教学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在讲大气受热过程时设计玻璃箱内气温变化的实验,所需材料简单易得,实验现象较直观,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真实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完成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大气受热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拓展性思考,提出假设,即若改变实验的条件,实验结果又会如何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学生的互动体验。

3.4 运用多样化提问,引导互动思维

设计有效的问题。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如“我国东部人口密度高,而西部人口密度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问题要有层次,从简单的事实问题到复杂的分析问题,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回答。把握提问时机,在学生思考活跃时期提出,引发学生思考。

结语

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互动主体、内容、方式和环境等要素的合理把控,运用多样化的实施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地理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等综合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打造高效、有趣的地理课堂,推动高中地理教学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庆元.高中地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J].高考,2024,(36):79-81.

[2]庄景娥.创新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