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精练·互动·反馈

作者

李俐欣

单位 乐至县童家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双减”政策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改革举措应运而生。其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下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作业优化设计

一、引言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优化设计迫在眉睫。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往往存在形式单一、量大质低、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确保作业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精练:精准设计,提升作业质量

(一)明确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那么作业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描写西沙群岛景色和物产的语句,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这样的作业目标既与教学目标一致,又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精选作业内容

1. 紧扣教材重点难点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精选相关作业内容。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时,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难点是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业可以设计为:让学生概括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并思考他们之间由不和到和的原因。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2. 注重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除了教材内容,还应适当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了描写四季的古诗后,可以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四季的诗词,进行对比赏析,感受不同诗人笔下四季的特点。或者在学习了童话单元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童话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控制作业量

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控制作业量。低年级学生应以口头作业和简单的书面作业为主,如背诵儿歌、讲故事、写简单的生字等,作业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左右;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书面作业和阅读作业,如写作文、做阅读理解、阅读课外书籍等,作业时间控制在 40 - 60 分钟。

三、互动:多元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一)学生与文本互动

1. 阅读批注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问、感悟、体会等。如在阅读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学生可以在文中圈出生字词,画出描写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批注自己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一些描写手法的欣赏。通过阅读批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角色扮演

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学习《西门豹治邺》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老百姓等角色,通过表演再现课文中的情节。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学生与学生互动

1. 小组合作作业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作业任务。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后,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收集资料,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然后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设计版面,有的负责书写绘画,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2. 讨论交流

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后,提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拓宽了思维视野,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与家长互动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共同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可以定期推荐适合亲子阅读的书目,如《小王子》《夏洛的网》等,并要求家长和孩子在阅读后进行交流,填写亲子阅读记录卡。通过亲子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四、反馈:及时反馈,优化教学策略

(一)多样化批改方式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除了传统的教师批改外,还可以尝试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如在作文批改中,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自评,然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再进行总评。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写作能力。

(二)个性化评语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评语。对于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的作业书写工整,答案准确,对课文内容理解深刻,继续保持哦!”对于作业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委婉地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如“这道题的解法不太正确,你可以再仔细思考一下,参考一下课本上的例题,相信你一定能做对。”个性化的评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增强学习动力。

(三) 教学调整反馈

根据作业反馈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如果学生在字词掌握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那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字词练习的时间;如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那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本分析,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另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或通过实验操作来理解知识。

五、结语

小学语文“双减”作业优化设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精练作业内容、多元互动作业形式、及时反馈作业情况等策略,可以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作业设计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郑丹丹. 浅析“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C]//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24:1-3.

[2]汤少勇.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研究[J]. 教师,2024(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