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对儿童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的作用

作者

阿迪娜.艾克拜尔

阿勒泰市巴里巴盖乡中心幼儿园、836500

摘要: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时间管理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合理规划时间能为儿童提供稳定有序的环境,利于其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养成。通过科学安排入园离园、学习游戏、休息餐饮等环节的时间,可减少儿童焦虑不安,增强其专注力与耐心,使其在规律节奏中学会自我约束与情绪表达管理,进而促进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为未来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时间管理;情绪调节;自我控制

0引言

凡是生活皆有教育的可能。随着“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观念逐渐成为幼教界的共识,幼儿园一日生活日益受到关注。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指儿童在园一天的所有经历,对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儿童角度看又称为“儿童在园一日生活”,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情绪与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稳定且合理的时间安排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可预测性,减少因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与不安。例如,固定的午睡时间有助于儿童恢复精力,避免过度疲劳导致的情绪失控;而有规律的游戏与学习时间分配,可以让儿童在专注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逐步锻炼其自我控制能力,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良好的时间管理不仅有利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顺利开展,更是儿童情绪稳定、自我控制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1入园与离园环节的时间管理作用

1.1入园时间的情绪缓冲

入园是儿童开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第一步。合理安排入园时间,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情绪缓冲的机会。如果入园时间过于紧凑,儿童可能会因为匆忙而感到焦虑,如来不及与家长好好道别、无法顺利完成入园准备等。相反,若入园时间充裕,教师可以在门口亲切地迎接每一位儿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与安抚,比如一个温暖的拥抱、几句轻声的问候。这样的互动能让儿童感受到安全与被爱,从而缓解他们与家长分离时的不安情绪,为接下来的一日活动奠定积极的情绪基础。在这段时间里,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进行一些简单的社交活动,如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带来的小物件,帮助他们快速融入集体环境,增强其社交自信,进一步稳定情绪。

1.2离园时间的情绪总结与过渡

离园时间同样不容忽视。经过一天的学习与玩耍,儿童在离园时需要一个情绪总结与过渡的过程。适当延长离园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回顾一天的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收获。这不仅有助于儿童整理自己的情绪体验,还能强化他们在园期间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例如,教师可以问孩子们:“今天在画画的时候,你最喜欢画什么呀?”通过这样的交流,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在离园前,教师还可以告知家长当天儿童在园的表现,让家长能够有针对性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使儿童在从幼儿园到家庭的过渡中保持情绪的连贯性,避免因环境突然转换而产生情绪波动,并且在家庭环境中也能继续得到积极的情绪引导与支持。

2学习与游戏活动时间的管理作用

2.1学习时间的专注度培养

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合理的时间管理对儿童专注度的培养有着关键作用。如果学习时间过长,儿童容易感到疲劳和厌烦,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将学习时间划分为短小而有针对性的片段是较为明智的做法。例如,对于小班的儿童,每次学习新知识或技能的时间可以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之后安排短暂的休息或轻松的互动环节。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儿童在精力充沛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吸收效率。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游戏互动等,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任务,逐渐延长自己的专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当增加学习时间的长度,循序渐进地锻炼儿童的专注度,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2.2游戏时间的情绪释放与自我控制实践

游戏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情绪释放和自我控制实践的良好途径。充足的游戏时间能够让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释放内心的压力。在自由游戏时间里,儿童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伙伴,他们在游戏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如与同伴发生冲突、游戏规则的遵守等,这都需要他们运用自我控制能力去解决。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可能会因为争抢角色而产生矛盾,此时他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协商、轮流等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儿童的表现,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不同类型的游戏时间安排也有讲究,如户外游戏可以安排在精力较为旺盛的时段,让儿童尽情释放活力;而室内安静游戏则可在学习活动后进行,帮助儿童平静情绪,转换状态。

3休息与餐饮时间的管理作用

3.1午睡时间对情绪稳定的重要性

午睡时间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儿童情绪稳定起着关键作用。幼儿的身体和大脑在经过上午的活动后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午睡能够帮助他们恢复精力,缓解疲劳。如果午睡时间不足或被剥夺,儿童在下午的活动中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问题。合理安排午睡时间,一般来说,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午睡时间可以控制在1-1.5小时左右,小班儿童可适当延长至2小时。在午睡期间,教师要营造安静、舒适、温馨的睡眠环境,如拉上窗帘、调节适宜的室温等,帮助儿童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充足而良好的午睡能够让儿童在下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游戏中,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减少因疲劳引发的情绪失控行为,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3.2餐饮时间的自我控制与社交互动培养

餐饮时间不仅仅是儿童进食的时刻,也是培养他们自我控制和社交互动能力的重要契机。在餐饮过程中,儿童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饮食速度和食量,遵守餐桌礼仪。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慢慢咀嚼、不挑食、适量取餐等,这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餐饮时间也是儿童进行社交互动的好时机。他们可以与同伴交流当天的趣事、分享食物等,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社交技能。教师可以安排儿童分组就餐,鼓励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如传递餐具、分享食物等,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理规划餐饮时间的长度,既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时间进食和交流,又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儿童注意力分散或产生厌烦情绪,让餐饮时间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有益环节。

4总结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对儿童情绪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从入园离园环节的情绪缓冲与过渡,到学习游戏活动中专注度培养、情绪释放与平衡发展,再到休息餐饮时间的情绪稳定、自我控制与生活节奏感知,每个环节的合理时间安排都犹如一颗精心培育的种子,在儿童成长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它为儿童提供了稳定、有序、可预测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其中逐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锻炼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包蕾萍.儿童时间管理:家庭教育中的生涯规划与指导[J].家庭教育,2024,(21):4-11.

[2]张路,潘维,刘建军.儿童时间管理互动系统设计研究调研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2(06):89-91.

[3]卢阿莲.小组工作介入农村学龄期儿童时间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