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课程回归儿童本位

作者

郭翊华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东幼儿园,福建 龙岩 364200

摘要:“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领域的目标。大自然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动手等能力的天然课堂。

关键词:幼儿园;自然课程;设计原则;实施策略

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之一。幼儿通过探索自然世界,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这种探索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还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然探索活动,促进他们在自然中学习和发展。

一、自然课程的概念解析

自然课程倡导的是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幼儿,提供释放天性的探索和体验空间。让他们自由地体验、玩耍、探索和学习,发展感官能力、社交能力、加强同伴互动、人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一)自然课程的内容

自然课程涵盖幼儿与自然互动的方方面面,如自然认识、自然艺术、自然游戏、四季农耕、自然建造、生命教育等课程内容。

(二)自然课程的形式

自然课程以自然观察与自然体验为活动基础,通过观察记录、艺术创作、游戏互动等主要形式,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的变化,体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自然课程的特点

自然课程中,幼儿和大自然中的一切进行立体式体验。他们关注自然环境中的变化,聚焦发现的问题 并尝试解决。

一是多感官由探索。幼儿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自然,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玩耍,促进对大自然的认知发展。

二是遵循幼儿天性。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遵循幼儿学习发展特点,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积极探究,满足幼儿自我建构的需要。

三是预设性与生成性有机统一。课程具有预设性,但在自然课程活动中又不能服从于预设,局限于预设;而是要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师幼、幼幼的互动激发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脉络”,生成新的活动线索。

二、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对于幼儿园课程建构的价值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固有的、未被人类活动所改变或仅受到轻微改变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物质财富。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中,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资源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水、土、石、光、声等多种自然现象和元素,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体验等方式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学习科学知识。

其次,自然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园课程中,幼儿可以通过照顾动植物、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学会关爱自然,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同时,种植园地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机会,能让幼儿学习如何保护植物、节约用水等环保知识。

最后,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健康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的探索和利用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和实验,这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幼儿园自然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回归幼儿的自然天性

回归幼儿的自然天性是亲自然课程的重要原则之一。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当注重与幼儿自然天性相契合的主题和素材。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阶段,因此课程内容应当贴近大自然、充满生活气息,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奥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可以开展关于四季变化、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等主题的课程,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亲自体验来感知自然的魅力。

其次,在课程时间进程的安排上,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应当注重灵活性和互动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通过户外探索、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最后,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上,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的自然资源,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可以利用校园周围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让幼儿进行观察、探究和记录,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亲自然课程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教育理念。作为幼教工作者,教师们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自然观,并将以上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的始终,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并思考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然,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形成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

在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开展中,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亲自然课程设计应当注重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最直接、最真实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生活体验。因此,亲自然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围绕幼儿的日常生活展开,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引发幼儿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四、幼儿园自然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以幼儿兴趣为课程活动起点——追寻幼儿视角,挖掘幼儿“高光”时刻

在大自然中,幼儿永远是充满好奇、兴趣和问题的。教师要能够“用幼儿的眼睛去观察,用幼儿的耳朵去倾听,用幼儿的大脑去思考,用幼儿的兴趣去探寻,用幼儿的情感去热爱”。

(二)以资源整合为课程活动关键——研判活动实施价值,以资源引领课程推进

自然教育旨在让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在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亲身感受。教师要 的就是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试着打破室内、户外的界限,创设“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探索环境,营造一种自然、开放的教育氛围。在课程生成过程中,我们以资源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身边资源,讨论并制定资源探秘表,创设室内户外适宜幼儿的活动环境,并架构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两条脉络。

(三)以幼儿问题为课程活动抓手——调整实施策略,助推幼儿高品质学习

幼儿的自我建构离不开思考与探究,而思考和探究是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幼儿探究的热情、经验的激 活和思维的发展,都需要依靠教师观察和及时捕捉有价值的兴趣点。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分析关键信息—解释发展特点—支架策略尝试—推动新经验产生”的观察步骤,分析幼儿行为,通过巧设问题情境,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实践和解决,在深入探究中获取、内化新经验。

(四)以多元形式为课程活动过程——整合活动板块,创生课程新样态

为了培养爱自然、喜探究、乐表达、会生活的幼儿,我们聚焦课程核心问题,将课程划分为“自然探究”“艺术体验”“生活游戏”三大板块,各板块生成丰富的项目活动,三者相互渗透与关联。

五、结语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索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能力。”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中,通过自然教育科学理论的运用与指导,进行设计、实施、观察与反思,不断梳理、总结、提升经验,建构园本课程实施的框架体系,带领幼儿亲近自然,去观察、去倾听、去闻、去触摸、去创造,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并建立与自然界的情感联系,以促进其个性、社会性和身体的发展。在真实的生活里,教师要走近孩子,与他们共同生活,在自由自主活动中释放生命的自然灵性,有效构建儿童立场视野下的“亲自然”园本课程,从而实现幼儿、教师和园所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