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入数学文化 体验数学之美

作者

邱蒙蒙

天台县坦头镇第二小学 浙江 台州 317200

【摘要】 关注数学文化,把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一定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让学生在学习和吸收其他时代文化中的可取之处的同时,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收获人文素养,从而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大有裨益。我们计划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等方面,为促进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寻找行之有效的数学文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文化渗透  教学策略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发现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一、在概念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概念,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为它是人脑中反映数学知识本质属性的一种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但任何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数学家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括观察,分析,猜想,实验,判断,辨析,调整,优化等等。因此,即使是静态的数学概念,也是对数学思想的沉淀,对数学理念的沉淀,对数学精神的沉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被动地认识数学概念,那就很难实现数学概念的文化价值。

1.展现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历史资料进行有效的介绍与挖掘,对数学文化的介绍与学习,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数学概念的本来面目,进而还原数学概念知识的脉络,最终在数学历史背后领悟出更具普适性的教学方法。以《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播放圆的认识有关的视频,出示一些历史资料,充分使学生对数学历史资料的理解积极开展思想活动。不仅认识了圆,还了解了著名数学家刘徽发现割圆术求面积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为后面学习圆的面积奠定了基础。

2.揭示概念知识的本质

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运用过程,既有宝贵的经验,又有步骤、方法,处处透着智慧,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实践的结合。以《圆的认识》为例,把古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圆,一中同长也”。不仅让同学们对圆心半径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充分领略了古代数学家们的智慧。动画介绍圆的来历,会让学生对概念的实质理解更深刻。

二、在规律学习中探索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就是学习四大运算法则、公式等。这些规则的学习和数学概念一样,枯燥乏味,但是又很重要,帮助学生们建立规则意识。所以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有所成就。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诱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反复练习,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乐趣。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践行的课堂教学课题,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践行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进而获得一种更有力度、更有张力、更能触及心灵的愉悦的数学思考。

1.体验数学文明的探索历程

数学知识不一定是记一辈子的,但数学精神是会让人终生振奋的;解题技巧不一定掌握一生,但数学思想及其文化理念却受用一生。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在古代尺规作图等数学理论中就已经形成了。因此,数学文化的渗透是要让学生体会“人生”。同学们在这样一堂数学课上体会到,数学文化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生命的延续。

2.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习惯性地会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很少让学生去探究知识的由来,但是,真正想让学生创造性学习,就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涉及一些本源的问题。以《角的度量》为例,让学生自己探究量角器上,去查资料了解量角器的刻度为什么要平均分成 180 等份?怎样度量角度?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如何使用?然后把它的过程演绎成我们的教学过程。学生们自己去了解这些资料,他们就会有动力去运用它,改进它。如此,既促进了人文历史的沉淀,又促进了学生的心灵手巧。

三、在问题解决中诠释数学文化

要在众多看似平常的数学问题中,敏锐地捕捉、判断、放大、外化潜伏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并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适时渗透,充分挖掘数学最基本的数学文化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治本之策——丰富的文化内涵。

1.在探究中感悟思想方法的形成

数学知识的过程,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都是学生探究、反思和自我提升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一定情境的创设,一定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暴露了思维过程,不断提炼经验,产生新的方法,成功地经历了表达法的形成过程,即生活化、符号化、数学化。

2.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策略学习上的深度

抛开课堂上的一些教学细节,纵观整个教学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教学的重点——规律的探究与运用,从一开始的思维浪潮学习图示法,到统筹安排情景模拟讨论,再到最后整理运用规律。同学们从不会到会的整个过程,就是一步一步的完善与发展的过程。相信经过这样的课堂,同学们在运用规律解题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博大精深。

四、在实践活动中浸润数学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各学科的教学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的科学应用价值,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文化之美。

1.图形之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对称轴、三角形、圆等数学知识之后,通常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对称的美、三角形的美和圆的美,学生们也会因为这些炫目的图片而发出赞叹,并且这些蕴含着数学现象、数学图形的视觉冲击,也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图形之美。

2.简洁之美

数学符号简洁、清晰,有利于书写、抽象程度高,数学符号本身就具有简洁之美,这也正是低段学生喜欢数学更胜于语文的一个原因。当学生在五年级学到用字母表示数及运算定律公式等时,发现比用文字形式更简洁,让学生们计算更细心。

3.规律之美

许多时候,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低年级学生加法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分别是2 块、4 块、6 块、8 块的图案,有规律地排列,然后让学生观察规律,自己摸索。同学们在此过程中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领悟力。同时也让自己在学习上更有底气,更有干劲。

五、结语

通过感人、有趣的数学家的历史事例,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之心,树立了学生远大的理想。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要关注那些显性的数学知识,更要关注那些隐性的数学思想,数学精神,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才能完整地理解数学,才能真正懂得数学。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22年.

[2] 车亚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J].科技资讯.2020(24):137-138.

[3] 李雪梅.数学文化融于数学课程的典型案例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4] 令狐友林.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育探索.2020(3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