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造价管控的关键路径与实证研究
沈婷婷
中天嘉诚( 江苏)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1. 绪论
工程建设模式创新背景下,全过程工程咨询成项目管理效能提升趋势,传统分段式造价管控因信息割裂、责任分散等弊端,难满足精细化需求,全过程造价管控意义重大。
国外集成化造价管理有成熟理论框架,国内多侧重单一阶段造价控制,对全过程协同机制及各阶段造价管控路径系统性研究探索不足,存在理论空白。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之法,探讨该模式下造价管控的五大关键路径,剖析支撑体系作用机制并提优化建议,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与造价管控的理论基础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全过程工程咨询是综合性咨询单位为工程各阶段提供一体化服务的新模式,有三特征:服务集成化可突破分段界限;责任主体统一能减少管理损耗;信息流贯通实现数据无缝对接,助力造价管控形成系统性方案。
2.2 造价管控的理论框架
工程造价管控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价值工程、协同管理等理论。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重全过程成本优化,价值工程理论求成本最小且保功能,协同管理理论促参与方高效配合,共同支撑全过程造价管控与关键路径识别。
2.3 传统模式与全过程模式造价管控对比
传统分段式造价管控有局限,如数据割裂、责任推诿、事后难优化成本。全过程模式优势显著,统一管理主体使责任明晰,借信息化保数据连贯,通过事前与过程控制提升效果,在控制精度、风险预防、综合效益等方面更具优越性。
3.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中造价管控的核心路径
3.1 决策阶段:投资估算精准化路径
决策阶段是造价管控首环节,关键是建科学投资估算体系。在全过程咨询模式下,咨询单位要整合多维度信息,用动态预测模型提精度。重点是建立项目定位与成本目标联动机制,采取参数估算法与类比分析法结合的技术路线,构建修正系数库,为后续造价控制打基础。
3.2 设计阶段: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协同
设计阶段靠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协同实现造价前置控制。全过程咨询单位主导建 “设计 - 成本” 双向反馈机制,具体要制定分部分项工程造价控制指标,组织多专业协同优化设计工作坊,运用价值系数分析法平衡功能与成本,该阶段管控影响项目总投资 70% 以上,是关键节点。
3.3 招投标阶段:合约规划与风险预控
招投标阶段重点是科学构建合约体系。全过程咨询单位需编制匹配设计深度的招标文件,制定合理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规则,建立风险分担的合同条款体系,注重衔接,设调价、变更管理程序,从源头控制造价纠纷风险。
4.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造价管控的支撑体系
4.1 数字化技术赋能
BIM 技术是造价管控核心支撑,构建全生命周期 BIM 模型,有工程量自动计算、造价实时更新、多维度成本分析等功能。其应用体现在三层面:一是基于 BIM 的 5D 成本模拟技术,融合三维模型与时间、成本维度;二是搭建云端协同平台保障数据共享;三是应用智能算量系统提升算量效率与准确性。研究显示,BIM 技术能让造价数据更新效率提升 40% 以上,减少人为误差。
4.2 组织协同管理机制建设
全过程咨询单位构建矩阵式组织管理体系,组建多专业联合工作组,制定跨专业协作流程规范,实施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机制运行依赖三要素:明确专业界面分工、建立沟通反馈渠道、制定成果交付标准,可解决传统模式下专业割裂致造价失控问题。
4.3 全过程动态监控体系构建
构建 “监测 - 预警 - 调控” 闭环管理系统,先建立关键控制指标库,如概算偏差率、变更频率等;再开发动态监控仪表盘显示造价执行情况;设置三级预警机制并配套快速响应流程。还通过编制不同周期造价动态分析报告,为项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4 知识管理与人才培养
需建立长效机制,构建造价数据库积累历史指标,开发案例库收录解决方案,设计咨询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实施分层级专业培训体系。持续的知识积累与人才培养是保障造价管控质量、提升咨询服务水平的根本保障。
5. 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管控的实施障碍与优化对策
当前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的造价管控工作面临着多重实施障碍,主要体现在制度标准、技术应用和人才能力三个方面。在制度标准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造价数据交换标准,各阶段造价成果文件格式不兼容,导致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失真现象。同时,行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全过程咨询服务标准和计价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BIM 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深度不足,约 65% 的咨询企业仍停留在基础建模阶段,未能实现造价数据的动态关联,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各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有效集成。人才能力方面的障碍则体现在传统造价人员专业结构单一,缺乏全过程管控所需的综合能力。调查数据显示,同时具备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复合能力的造价工程师数量不足行业需求的 30% 。
针对上述障碍,需要从多个维度构建全过程集成管理机制的优化路径。首先要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包括制定全过程造价管控工作规程、统一各阶段造价文件编制标准以及开发标准化的造价数据库模板。其次要深化数字技术融合,重点推进 BIM 与造价软件的深度集成,搭建项目级造价数据中心,并开发智能化的造价分析工具。此外,还需要创新咨询服务模式,推行 " 造价 +" 的复合型服务,建立项目全周期的责任制,实施绩效导向的激励机制。
在行业转型发展方面,建议采取多层次的改进措施。政策层面加快制定收费标准,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层面重构组织架构,设全过程管理中心,加大数字化投入,建人才培养体系;从业人员强化跨专业知识学习,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培养全过程管控思维,以此突破瓶颈,提升造价管控水平。
6. 结论与展望
本次研究系统构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下造价管控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显示,协同五大关键路径可提升造价控制精度 15%-20% ,BIM技术与组织管理深度融合能打破信息壁垒,动态监控体系可预防超 30% 成本超支风险,研究成果为工程咨询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实操方案。
后续研究应着重关注三方向:人工智能在造价预测的应用、跨区域跨类型项目差异化管控策略、双碳目标下绿色造价评价体系。同时建议搭建行业级造价大数据平台,深化全过程管控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以推动相关领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波 . 全过程咨询模式下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研究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3):116-118.
[2] 张弓 , 石宏娇 . 基于 EPC 模式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J]. 价值工程 ,2025,44(11):42-45.
[3] 李莉 . 咨询单位视角下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方法体系研究——以ZBC 企业园项目为例 [D]. 重庆 :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4] 翟爱丽 . 全过程模式下造价与风险管理研究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15):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