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张芳
河北省廊坊市第五中学 065000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 运动智能等多种类型。每个学生在不同智能领域的表现存在差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强,擅长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突出,在几何图形学习方面表现优异。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考虑学生智能的差异,为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提升学习效果。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作下,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与动态管理
2022 年 9 月我担任新初一 7 班的数学教师兼职班主任工作,开学一个月左右,我依据学生们的入学成绩、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及学习态度等多维度评估,将学生划分为学优生(A 层)、中等生(B 层)、学困生(C 层)。其中 A 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B 层具备一定知识技能但深度运用不足;C 层基础薄弱且积极性欠佳。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这种分层教学确实有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分层会有所调整,有一部分中等生达到了学优生的层次,还有一部分学困生已经达到了中等生的层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会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定期调整,确保分层适配学生发展。
(二)教学目标与方法分层设定
教学目标上,A 层聚焦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要求拓展延伸知识并解决复杂问题;B 层着重知识巩固与实际应用,掌握重难点;C 层以夯实基础、培养兴趣为主。教学方法方面,C 层采用讲授结合直观演示法,强化基础理解与练习反馈;B 层融合启发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法,锻炼思维与协作能力;A 层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自主探究与创新素养。
(三)多元化分层评价
构建分层评价体系,C 层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习态度与基础掌握,及时肯定进步;B 层采用激励与指导结合的评价,兼顾知识掌握与方法思维培养;A 层结合竞争性评价与自我评价,促进学生挑战自我、提升综合素养 。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廊坊市第五中学初一 7 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在班级实施了分层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前,我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层,将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并根据分层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二)教学实施过程
初二年级时,在学习 “三角形” 这一章节时,对于 C 层学生,我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然后采用讲授法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练习中,我对 C 层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对于 B层学生,我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 “如何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测量、计算等方式,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对于 A 层学生,我布置了一个探究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类型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撰写探究报告。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给学生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三)教学效果分析
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秉承着这样的教育格言:用心做教育,用情去温暖,用爱去传递。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学习成绩来看,C 层学生的基础题得分率明显提高,部分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B 层学生在综合题的解答能力上有了明显增强,平均分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A 层学生在创新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的解决上表现出色,在数学竞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学习兴趣和态度方面来看,C 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加;B 层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A 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高涨,不断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们三年的分层教学,教学效果的确很显著。在 2025 年的河北省中考中,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进步,每位同学都取得了很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学校。三年教学中,我曾多次获得廊坊市安次区教体局“教学成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在实施分层教学时,面临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与评价等多环节工作量剧增的挑战,工作强度显著加大;学生方面,部分被分层的学生易产生心理压力,自觉被贴上 “差学生” 标签,进而削弱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分层标准存在局限,因评价指标主观性较强,难以精准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水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与同年级同事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对因分层产生压力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引导其正确看待分层教学;此外,还需优化分层标准,综合考量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学习态度及潜力等因素,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确保分层更科学、准确 。此外,我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一教育理念,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始终秉承着“不忘初心,教学用心,育人耐心,传递爱心”的教学理念,我还会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特点,琢磨出多种适合中学生的学习教学方法,推崇个性与能力的培养,凭借积累的经验和不断探索,一直坚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风格。
五、结论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虽然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合理的改进措施,可以不断完善分层教学模式,使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强.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 今天,2022,(16):145-146.
[2]李龙涛.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视周刊,2025,(13):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