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作者

王恒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621000

引言:2022 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强学科融合,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理念,着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具备整合性特点,能够把英语学习同其他学科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提升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及深度思维能力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对于达成英语教学目标具备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一)促进语言实践与学科知识双向融合

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较为单一的状况,主张语言学习不再局限于词汇和语法的范畴,应该和多种知识领域相融合[1]。英语课堂将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及艺术鉴赏等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让语言学习所依托的载体变得更为丰富多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其语言能力和对学科的认知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而形成知识构建的良性循环。

(二)拓展英语课堂真实情境与应用场域

高中英语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框架内,语境设置难以满足实际交流需求。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引入现实社会议题与多学科知识,为语言学习构建真实应用环境。学生面对全球性问题讨论、跨文化现象解析时,英语自然成为思考工具与交流媒介。语言学习不再止于课本对话背诵,而是延伸至分析问题、解决困境、表达观点的全方位运用。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理论基础

(一)内容语言融合学习(CLIL)理论

CLIL理论(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强调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的统一,主张语言不应作为独立对象学习,而应融入特定知识领域[2]。该理论认为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过程中,能够自然习得语言能力;在运用语言表达专业内容时,又能加深对学科本质的理解。语言既作为学习媒介又是学习目标,形成双向促进机制。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学习为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认为知识并非简单灌输,而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探究活动、协作交流等方式,将新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相融合,从而形成个人化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建构契机,让青少年在多元情境中通过英语媒介接触不同学科知识,进而产生认知冲突与调适,形成更为立体的知识网络。

(三)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人类智能当中包含着诸如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身体动觉、人际交往、自我认知以及自然观察等多样的形式。每位学生拥有不同智能优势,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提供多元发展路径。各学科内容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下得以融合,可同时对学生的多种智能进行调动,以满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需求。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策(一)锚定课标要求,筛选跨学科主题与融合目标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跨学科主题的选择时,深入研读新课标核心素养势在必行,同时要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学科知识的建构进行有机的结合。优质主题应同时契合英语学科的内在规律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融合目标的设定方面需呈现出双向性的特点,也就是既要对提升英语语言技能这一目标加以明确,又要清晰地界定出学科知识获取方面的预期情况[3]。

“War and Peace”主题以二战为背景,具备多学科融合的丰富基础。教师应基于课标将语言目标与学科内容目标有机结合。根据CLIL理论,教师可构建“4C”目标框架:Content(西南联大历史知识)、Communication(反战宣言等语言表达)、Cognition(战争原因与和平的重要性)、Culture(爱国情怀培养)。在具体融合路径上,历史学科可聚焦西南联大抗战背景、师生贡献、精神传承;地理学科可关注选择诺曼底作为登陆点的地理角度考量;化学学科则可借助战争中的密信传递引入实验教学;语文学科可通过反战演讲修辞分析拓展语言表达。

(二)整合学科资源,推进教学材料英语化转化

就学科资源整合而言,教师需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实际,着眼于各学科知识特点,精心筛选找出适合英语课堂的学科素材。教学材料设计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初期可提供双语对照的形式,之后逐步向纯英语材料过渡。

针对“War and Peace”主题,教师需精心设计多样化跨学科教学材料。在化学学科融合方面,可将二战密信传递制作成双语实验指导书,包含“Procedure”(实验步骤)、“Materials”(柠檬汁、纸张、热源)、“Chemical Principle”(化学原理简述),引导学生用英语完成实验操作同时理解有机酸碳化显色现象。语文学科融合可选取丘吉尔“We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演讲的节选片段,设计修辞手法分析表(Rhetorical DevicesChart),列举重复(repetition)、对比(contrast)、排比(parallelism)等修辞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演讲感染力来源。历史学科融合可将西南联大建校历程制作成英文时间轴(Timeline),标注 1938-1946 年关键事件,并附简明英文说明。地理学科融合则可提供二战欧洲地图,标注诺曼底位置与地形特点,配以简化英文说明其战略意义。

(三)围绕双主线条,设计递进式课堂活动

双主线课堂活动设计需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探究紧密交织,形成螺旋上升的学习轨迹。教师在活动规划时,应当考虑学生语言水平与学科知识储备,制定难度适中的任务链[4]。

“War and Peace”主题的课堂活动设计应紧密围绕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探究双主线,构建系统化任务链。例如,化学跨学科活动设计以“Operation Secret Message”(密信行动)为名,学生分组使用柠檬汁在纸上书写英文密信(如战争情报或和平宣言),通过加热显现内容,体验二战间谍通信技术,同时用英语解释有机酸碳化原理。语文跨学科活动设计“Peace Speech Competition”(和平演讲比赛),学生先观摩丘吉尔演讲片段,分析其修辞特点与语言魅力,随后创作反战主题英语演讲,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和平的呼吁。历史与地理跨学科融合活动“D-Day Strategic Analysis”(诺曼底登陆战略分析),学生通过英文地图资料,分析盟军选择诺曼底登陆的地理优势(如海岸地形、潮汐规律、距离因素)与历史背景(德军防御部署、战争进程),形成英文分析报告。西南联大历史探究活动“LIANDA Legacy”(联大遗产),学生查阅英文资料了解西南联大师生(如杨振宁、李政道)贡献,制作英文介绍卡片,探讨艰苦条件下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所有活动遵循TBL(任务型语言教学)三阶段设计:前任务(Pre-task)激活知识;任务循环(Task-cycle)深入探究;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提炼关键表达。

(四)构建异质小组,强化合作学习引导

异质小组构建应打破传统随机分组模式,充分考量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学科优势互补、性格特点搭配等多重因素。教师可通过前期摸底,识别“英语表达能手”“学科知识专家”“团队协作能人”等不同类型学生,实现优势互补。

“War and Peace”主题下的异质小组构建应基于“协作学习理论”(CollaborativeLearning Theory)与“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原则。在化学跨学科实验中,教师可组建“密码专家小组”(Code Expert Groups),每组包含语言能手(负责英文指令理解与表达)、实验操作员(负责实验操作)、化学原理解释员(负责用英语解释有机酸碳化反应);学习支架包括程序卡(Procedure Cards)、任务角色卡(Role Cards)、对话框架(Dialogue Frames)。在历史地理跨学科活动中,采用“拼图法”(Jigsaw Method)组建专家组与学习小组,学生先在专家组研究诺曼底登陆不同方面(地形特征、气象条件、军事部署、历史意义),再回到学习小组综合分享,形成完整分析报告;学习支架包括信息卡、图表分析框架(Chart Analysis Frames)、地图标注指南(Map AnnotationGuidelines)。在语文跨学科活动中,构建“演讲工作坊”(Speech Workshop),包含演讲撰写者、修辞分析师、发音指导员、表演艺术家,合作完成演讲创作与展示;学习支架包括修辞手法清单、演讲结构模板、反馈表。

(五)聚焦多维能力,实施多元化评价

“War and Peace”主题的多元评价体系需针对跨学科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量。在化学跨学科融合方面,设计“密信实验评价量表”(Secret Message Lab Rubric),评估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度、英文实验报告准确性与化学原理解释清晰度。语文跨学科融合评价采用“演讲技能矩阵”(Speech Skills Matrix),从内容深度、修辞运用、语言准确性、表达流畅度四个维度进行评分,特别关注学生对和平理念的理解与表达。历史地理跨学科融合评价设计“战略分析评价表”(Strategic Analysis Assessment Chart),评估学生对地理因素分析准确性、历史背景理解深度、英文表达专业性与论证逻辑性。

结束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领域,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犹如一股清泉,为其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与诸多机遇。展望未来,应当进一步深化关于该模式的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拓展其实践路径,并且对评价体系予以完善,以此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进而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给予更加丰富且多元的教学层面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雨辰. 浅议“ 跨学科教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雷区[J]. 中学生英语,2025,(28):65-66.

[2]许建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5,(16):45-47.

[3]阮燕燕. 基于学科融合理念的高中英语跨学科阅读教学实践[J]. 求知导刊,2025,(15):92-94.

[4]易少峰. 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研究[J].英语教师,2025,25(1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