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

侯树媛

安仁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湖南郴州 4236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语文教育中,古诗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思想价值。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古诗教学,是当今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模式创新,提出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能够培养良好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2.1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时,能够有效应对挑战并发展个人潜力的基本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核心素养不仅包括语言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还包括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通过将核心素养融入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2.2 当前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古诗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字词的记忆和朗诵,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虽然古诗教学内容丰富,但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较低,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情感共鸣。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2.3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古诗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语言能力的提升,二是文化素养的培养,三是情感态度的塑造。通过古诗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教学模式创新

3.1 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协作,通过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深度。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自然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豪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他们对诗歌背后思想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投影仪展示相关背景资料,或通过班级讨论软件让学生在线发表意见,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感和课堂氛围的活跃。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深入理解古诗,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

3.2 项目式教学模式

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创作与探究,从而促进他们对古诗的深层理解。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可以设计与古诗相关的跨学科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春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个“春天的画”项目,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诗歌内容设计一幅春天的画作,并写一段与诗歌相关的感想或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还能通过团队合作提升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展示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全班分享,激发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3 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逼真的文化或历史背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可以通过音乐、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情感。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柔和的古筝音乐,配合展示夜晚月光洒落的美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夜晚宁静与诗人思乡之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站立在教室前方,模拟诗人仰望月光、陷入思乡的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喜爱与深刻认知。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4.1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在某小学的古诗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静夜思》的背后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你觉得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产生思乡之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和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诗歌的每一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句诗的含义。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以及集体分享,逐渐理解了李白在孤寂夜晚中的思乡情感及其诗意。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古诗的情感层面,还能提升语言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思维深度与情感共鸣。

4.2 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在某小学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运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春晓》这首古诗。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通过问题提问学生:“你觉得诗中描写的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春天的感知”项目,要求学生分组以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理解。每个小组都要选择春天的元素(如花朵、鸟儿、晨光等),然后制作作品并用诗意语言进行描述。完成作品后,学生们在班级展示和分享自己创作的春天画作和相关解读。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增强了艺术创作的能力,还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提升了团队合作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4.3 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在某小学的情境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播放与古诗《夜泊牛渚怀古》相关的音乐与视频,创设了一个历史文化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课前播放了一段与江南水乡相符的背景音乐,并展示了牛渚江边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诵这首诗,并结合图像与音乐,让学生在感官刺激的帮助下,体会诗人李白在“牛渚西江夜,青楼隔江千万里”中的思乡与怀古之情。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文化认同感和对古诗的情感理解。

五、结论

随着核心素养的逐步推进,创新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互动式、项目式、情境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古诗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语言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传统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未来的古诗教学,应继续探索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中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彩红,李妍.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究——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4):120-124.

[2]易晓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1):108-110.

[3]柳云.立足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