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探索群文阅读
张泽敏
张家口市宣化第三中学
一、研究现状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量质并重”要求,但当前教学存在阅读效率低、理解浅层化问题,部分课堂侧重应试技巧,忽视文化滋养,导致学生文化底蕴不足。本文聚焦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探索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方案。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在理论上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开展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在《从“教课文”到“教阅读”》提到:“学生的阅读量增加,教师开始尝试群文阅读教学,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1]本文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方面出发,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展开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2.在理论上丰富阅读教学方式,弥补单篇阅读教学的不足。从阅读教学的层级视角来看,单篇课文阅读聚焦文本局部解析,属于微观层面的精读;整本书阅读注重整体把握,属于宏观层面的研读。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阅读模式,既延伸了单篇阅读的深度剖析优势,又为整本书阅读搭建起能力过渡桥梁。
(二)实践意义
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组合滋养学生文化感知力,助力人文底蕴积累;依据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理念,其多文本组合特色能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能。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技能,忽略情感态度
朱新卓教授曾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专业成熟的过程。[2]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往往不够重视,在课堂活动中也会缺乏相关活动,对学生的相应文化传达也会较少。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中文化理念的感受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浅层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显著提升教学成效。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模式固化、教学设计趋同的现象,许多课堂呈现出"千课一面"的同质化倾向。这种单一化的教学形态,使得课堂缺乏新意与活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减退,丧失对语文知识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依据文本特点与教学目标,灵活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氛围不足,学生缺乏兴趣
调研显示学生对文本文化内容兴趣较高,但部分教师忽视学生文化需求,侧重知识灌输,且存在标签化解读文本的现象,削弱了学生积极性。
四、提升文化传承的群文阅读改进策略
(一)前置性学习,以学定教
群文阅读因文本数量多、课堂信息密度大,易导致学生理解表面化。前置性学习需围绕特定任务开展深度探究,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二)多手段使用,提升课堂质量
在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时,需注重媒介运用的适切性,始终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设计,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
群文阅读与多媒体媒介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拓展阅读资源,创新课堂形态,助力构 建高效课堂。以《愚公移山》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借助动画演示,将"
移"字动态变化过程直观呈现,既增添课堂趣味性,又为文本解读搭建了切入点,辅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三)有效文本解读,挖掘丰富内蕴
群文阅读不是多文本的泛读,不是对单篇阅读的否定,教师要抓住每篇文本的独特之处,通过文学史的角度,作家作品创作角度、互文观照的角度进行挖掘。以老舍的《骆驼祥子》的阅读教学为例,该作品是老舍先生写于 1936 年的一部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来自旧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祥子三次买车、三次失车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最终沦为一具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说阅读的时候应注意把握小说的情节、人物、背景、主题几方面,这既需要有对作品本身的理解,更需要把作品放置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挖掘老舍通过这部作品所彰显的文化内涵。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3]不同的文体特点不尽相同,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应根据组文中的不同文体特点,进行相关文化理念的渗透。
(四)实施多元化评价,加强教学反馈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师生的专业成长具有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需整合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等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表现,助力其多维发展。除关注课堂表现外,教师还应重视读书笔记、小组合作成果等实践材料的分析。针对群文阅读教学,评价设计需突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在学生层面,重点考察其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以及是否具备思考、比较和探究的学习行为;在教学效果层面,聚焦议题价值的实现程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评估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成效。
2.创设情境任务开展综合评估。阅读与写作活动往往发生于特定情境之中,因此将语言能力置于真实情境中考察,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需通过具体任务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诗人生平与创作理念评析作品;或针对经典学术评价展开二次讨论。此类情境化任务要求学生调动知识储备,综合运用多种能力,既能检验其知识迁移水平,又能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全面评估。
结语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深化情感体验,积累文化底蕴,形成良好语感,并掌握多元阅读策略。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既为教学创新带来机遇,也对师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文化传承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语文教学需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培育。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组合与互文性解读,能有效引导学生感知文化价值,深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本研究基于现有理论与实践成果,探索群文阅读与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教学优化策略。未来,群文阅读教学仍需持续探索,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深化研究,进一步挖掘其教育价值,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05):16-18.
[2]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3]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12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