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的效果

作者

张涛

四川省宣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36150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在临床领域频繁出现的胃部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归类为胃癌的预警阶段,其病程特点为缓慢进展,故常需持久性的治疗方案来应对。该病症的成因复杂多样,涵盖了诸如过度摄入酒精与茶饮、胃内血液流量降低以及动脉硬化等因素,这些均可对胃黏膜的防御机制造成损害,最终促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在治疗方面,药物疗法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结合定期的医学检查,以有效监控病情并预防其向胃癌的恶性演变。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细致探讨并评估消化内科规范化治疗策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收治的11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55 人。对照组男 ,女 25 例;年龄 23-71 岁,平均年龄( 44.23±8.92⋅ )岁;病程 3 个月-10 年,平均(5.63±2.01⟩ )年。轻度萎缩 26 例,中度萎缩 24 例,重度萎缩 5 例。观察组男 29 例,女 26例。年龄 24-72 岁,平均年龄( 44.63±9.02⋅ )岁;病程 4 个月-12 年,平均( 5.69± 2.11)年。轻度萎缩 28 例,中度萎缩 25 例,重度萎缩 2 例。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已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且其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在筛选患者时,排除了那些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近期使用过抑酸药物或抗生素,以及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仔细比对,结果显示他们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值超过 0.05),这表明这两组患者在研究条件上是相似的,因此可以进行有效的比较。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的是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其详细用药方案为:患者每次需口服奥美拉唑 20mg ,且需每日早饭和晚饭后各服用一次;同时,患者还需口服阿莫西林1.0g和克拉霉素 0.5g,这两种抗菌药物的服用频次与时间同奥美拉唑一致。整个疗程将持续一个月[1]。

对于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每日需口服雷贝拉唑 10mg两次,疗程也是一个月。而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用药细节,包括服用方法和剂量,都与对照组完全相同[2]。

1.3 观察指标

在评估治疗效果时,遵循以下准则:当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减少或几乎完全消失,同时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为阴性,且胃镜检查结果正常时,将其疗效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Hp检测结果为阴性,并且胃镜检查揭示病变区域有所缩减,这种情况将其视为“有效”治疗;倘若治疗结果未能满足上述任何一项标准,甚至出现病情恶化,那么该治疗将被判定为“无效”。

为了验证幽门螺杆菌是否已被根除,将利用 13C尿素呼气试验或尿素酶测试来进行检测。当测试结果显示为阴性时,便意味着幽门螺杆菌已成功被清除。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1.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X2 检验,当P <0.05 的时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分析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n,%)

根据表 1 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奥美拉唑三联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4.54%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6.36%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2.2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的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可以发现,对照组采用的奥美拉唑三联治疗的清除率为 78.19% ;观察组采用的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清除率为 90.90% 。观察组清除率整体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对比

表 2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的比较 (n,%)

表 3 两组患者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对比 (n,%)

根据表 3 可以看出,对照组采用的奥美拉唑三联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2.72% ;观察组采用的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 0.36%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恶心、反酸、腹胀和腹痛等。该疾病的发病原因颇为复杂,不仅涉及饮食习惯、免疫状态、个人体质差异,还特别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紧密相关。在众多因素中,幽门螺杆菌被公认为最主要的致病因子。正因如此,有效清除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对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相关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这无疑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当务之急是采取恰当的药物治疗措施,以期帮助患者重拾健康。

而本研究通过对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最终发现,在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下,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其能使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这一方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昱.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方法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23):41-43.

[2]蒋德涛,赵文冰,陈晓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8):1008-1009.

[3]徐秀芬,梁军涛.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J].健康 之路,2018,17(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