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推拿联合家庭康复干预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效果
唐慧玲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 8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联用手法推拿和家庭康复干预法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接诊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n=50)。试验组采取手法推拿和家庭康复干预法,对照组行手法推拿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96.0%,对照组76.0%,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联用手法推拿和家庭康复干预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法推拿;疗效;先天性肌性斜颈;家庭康复干预
医院儿科中,先天性肌性斜颈作为一种常见病,病因主要是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可引起斜颈畸形与面部变形等症状,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导致永久性斜颈等问题,不利于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1]。本文选取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50名,旨在剖析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联用手法推拿和家庭康复干预法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接诊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n=50)。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资料也都完整。对患儿进行分组时选用随机数表法,分组25人。试验组女孩10人,男孩15人,年纪上限10个月,下限1个月,平均(6.03±1.24)个月。对照组女孩11人,男孩14人,年纪上限10个月,下限1个月,平均(5.99±1.31)个月。各组基线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手法推拿治疗,详细如下:让患儿保持去枕仰卧位,待完整显露患儿的颈部之后,从患儿的胸锁乳突肌开始,用无名指、食指及中指对胸锁乳突肌进行轻柔的按摩,需重点点按有包块的部位,5min/次。让患儿充分放松颈后肌群,科学拿捏患儿肩颈部,需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采取横向拨筋手法,对患儿的肩颈部进行弹拨,并捏颈,每次5min左右。让助手将患儿的健侧下颌及患侧枕后位扶住,然后再由医生对患儿的颈后肌群进行牵拉,让患儿头部被动旋转,15min/次。每个1d推拿1次,疗程是9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增加使用家庭康复干预法,详细如下:(1)睡觉时,让患儿保持仰卧位,让头颈处于中立位,然后再患儿的健侧头枕部放置一个小米袋,规格是10*20cm,将患儿颜面部转向患侧,让其患侧头枕部被小米袋被动挤压。(2)告诉家属在对患儿进行横抱时,需让患儿的颜面部转向患侧。对于超过4个月月龄的患儿,在对其进行竖抱的时候,要用手将患儿的头颈扶正。(3)3-6个月月龄者,让其做抬头训练,5min/次,3次/d。对患儿的头颈往健侧进行牵拉,20次/组,每日做3组。(4)教给家属冯氏捏脊的方法,让家属对患儿的长强穴进行推拿,然后再沿着督脉,从上到下进行提、捏、放与捻等操作,1次/d。本组的干预时间是9周。
1.3 评价指标[2]
疗效评估:(1)无效,斜颈畸形等症状未缓解,颈部不能自由旋转。(2)好转,斜颈畸形等症状有所缓解,颈部基本能自由旋转。(3)显效,斜颈畸形等症状消失,且颈部也能自由旋转。结果计算:(好转+显效)/.n*100%。
1.4 统计学分析
处理本文列举数据时都选择SPSS24.0。至于x²与t这两个指标,前者检验计数资料,后者检验计量资料,而这两种资料的表现形式则是(%)、(x ̅±s)。差异符合统计学设定的标准,判定P<0.05。
2 结果
对比表1内的总有效率:试验组96.0%,对照组76.0%,P<0.05。
3 讨论
临床上,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十分常见,其发病和受累肌肉组织病变、宫内胎位不正及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等因素相关,可引起胸锁乳突肌变短与挛缩等问题。祖国医学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被纳入“筋缩”等范畴之中,可由气血不畅、瘀血滞留及经脉不通等因素所致,故,治疗应从疏通经络与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3]。手法推拿能通过对患儿的相关部位进行刺激的方式,起到调节内分泌系统及改善局部微循环等作用,以促进肌群的恢复,减轻肌肉疲劳程度。家庭康复干预需要对患儿的不当体位进行有效的纠正,以促进患儿相关症状的缓解。研究发现,通过被动拉伸能对胸锁乳突肌挛缩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能促进肿块的消退。
综上,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联用手法推拿和家庭康复干预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敏,汪建军,汪顺富. 推拿弹拨手法结合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8):1595-1599.
[2] 王凌啸,袁俊梅,赵玉霞,等. 手法推拿联合家庭康复干预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9):56-58.
[3] 王丽娜,蔡民,贾丽君,等. 理学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对比[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