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治疗甲亢致全血细胞减少病例分享
李甜
临沧市人民医院 云南临沧 677000
摘要:甲巯咪唑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常用药物,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及管理难度。全血细胞减少不仅会导致感染、出血及贫血等并发症,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例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后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思路及治疗策略,强调在甲亢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常规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识别和干预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作用,以期为临床医生在诊疗类似病例时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优化患者管理,改善预后。
关键词:甲巯咪唑;甲亢;全血细胞
引言:在临床实践中,甲巯咪唑是一种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阻断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有效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其疗效显著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尽管其安全性较高,但少数患者仍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全血细胞减少症。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本文将详细报告一例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后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本案例中患者于2025年2月2日因发现甲功异常1月,发热、咽痛1天入院,经过有效治疗,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病患资料
患者,男,67岁,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慢性肾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病史。1月前因“慢性肾衰竭”住院期间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口服甲巯咪唑片(10mg QD)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未遵医嘱复查血常规,1天前出现畏寒、寒战、发热、咽痛、吞咽困难及颈肩酸痛等症状,遂到我院就诊。行血常规检查提示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0.49x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02x10^9/L↓,血红蛋白72g/L↓ 血小板计数46x10^9/L↓),以“全血细胞减少”收住院。入院后立即停用甲巯咪唑,予调节免疫、升粒细胞、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完善骨髓穿刺及活检等相关检查。病程中患者精神、纳眠稍差,大便、小便正常。体格检查:T:38.5°C,P105次/分,R21次/分,BP100/60mmHg,BMI:15.066kg/m2,一般情况尚可,急性病容,神清,查体合作,贫血貌,睑结膜稍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口唇无发绀;咽充血,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5次/分,节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明显肿大,肠鸣音存在。双下肢无浮肿,双上肢平举无震颤。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不高”。辅助检查:随机血糖:4.9mmol/L。
2诊断结果
1.全血细胞减少:2.粒细胞缺乏;3.血小板减少;4.轻度贫血;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慢性肾衰竭:7.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8.脑梗死;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慢性乙型病毒肝炎;11.营养不良。
3诊疗过程
患者因口服甲巯咪唑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入院,入院后立即停用甲巯咪唑,并启动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方案。首先,针对粒细胞减少,给予口服鲨肝醇片(100 mg,3次/d)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先后皮下注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300 μg,1次/d)及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6 mg,单次注射),以快速提升粒细胞水平。针对患者反复高热(体温最高达39.5℃),结合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先后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400 mg,1次/d)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 g,8h/次)进行抗感染治疗。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完善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检术,结果显示骨髓增生低下,未见异常细胞浸润,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最终诊断为药物性骨髓抑制。治疗期间,动态监测血常规变化,每2天复查一次,根据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调整治疗方案。经积极治疗,患者白细胞计数从入院时的0.49×10⁹/L逐渐回升至4.5×10⁹/L,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也趋于稳定。病情好转后,患者出院,院外继续口服升血细胞药物(如利可君片、维生素B₄等),并严格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甲状腺功能。同时,建议患者避免感染,待病情平稳后进一步评估放射碘治疗或手术治疗甲亢的可行性,以从根本上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亢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尤其是Graves病,这是甲亢最常见的病因。Graves病患者体内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自身抗体(TRAb),这些抗体与TSHR结合后,模拟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作用,持续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1]。此外,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甲亢。甲亢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分为甲状腺激素过多的直接效应和全身代谢亢进的表现。患者常出现心悸、多汗、体重下降、食欲亢进、手颤、情绪易激动等症状[3]。体征方面,甲状腺肿大、突眼、心动过速、皮肤湿润等较为常见[4]。
在本病例中,患者因甲亢接受甲巯咪唑治疗,甲巯咪唑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控制甲亢症状。然而,甲巯咪唑可能引发罕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或直接骨髓毒性有关。全血细胞减少症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导致贫血、感染风险和出血倾向。患者服用甲巯咪唑1月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提示药物性骨髓抑制的可能性较大。通过及时停药、升粒细胞及抗感染治疗,患者白细胞逐渐恢复,病情得到控制。
综上,甲巯咪唑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虽然罕见,但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甲亢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常规至关重要。一旦发现血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此外,对于甲亢患者,尤其是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应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必要时可选择放射碘治疗或手术治疗,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病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强调了在甲亢治疗中个体化管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刘新明.甲亢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4,39(18):3699-3701.
[2] 叶晓晓,孙琪.地榆升白片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18):108-110.
[3] 王秀芹.百令胶囊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10):20-24.
[4] 付莹,陈迎雪.丙硫氧嘧啶和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效果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