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块协同下薪资福利系统接口对接与流程优化研究
朱秋歌
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200
引言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需要从企业内部出发,并在激励导向下做好企业内部薪资管理工作,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现有的管理方法,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以实现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价值。本文围绕现有系统痛点展开分析,探索系统协同优化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推广价值。在实践中,应结合信息化手段推动薪资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打通考勤、绩效、财务等环节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分析。
1 薪资福利系统的构成及模块协同理论基础
1.1 系统构成与关键模块概述
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中的薪资福利模块通常有多个功能组件并且能够协同工作。主要部分包括:基本薪资计算模块,用于进行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薪资以及福利的计算和发放;绩效模块,用于设定与评定工作的绩效目标,以确定薪酬激励的依据;考勤模块,用于获取员工工作时间、病假、加班事件等考勤数据作为薪资计算依据;福利处理模块,负责连接对应薪资福利项目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法规规定,处理福利项目缴费、调整、数据报送等工作;最后是数据报表模块,能够生成各种类型的薪资报表、财务分析数据、决策支持数据等。
1.2 多模块协同与信息系统集成理论
各模块的连通性、数据流通性和逻辑循环性,以及业务流程环路上的交互性,这是建立在信息集成环境下的理论设计。一是要设计通用接口以保证各模块数据格式、通信规则的一致性,防止接口不匹配、信息丢失。二是以“数据中心+服务组件”的架构来实现将所有数据整合于公共中心,在此框架下做到“进一次门,开多扇窗”。三是由于采用了服务组件式的构架,所以整个系统的操作过程就更加灵活,可根据各种不同情况的商业环境做出快速反应。
2 现有薪资福利系统接口对接的典型问题分析
2.1 模块之间接口标准不一,数据传输易错
由于各企业工资薪酬体系都是不同的供应商或开发团队构建而成的,导致各类组件使用的接口协议、数据结构和字段描述存在巨大差异。例如,某企业在考勤管理系统的假日数量是以“小时”来计算的,但是在工资薪酬系统中却是以“日”为单位进行费用扣减,如果没有标准的转换方法,很容易造成数据差异;由于一些系统的构架式采用闭合式的开发,没有对外开放的 API 或者规范化的 WEB 服务,导致需要手工录入导出数据,过于复杂同时存在数据错误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高频次交互的场景,如考核成绩实时同步、社保基础费率动态调整等,接口不一致易导致信息传输不畅、不及时,导致管理数据出现滞后、薪酬计算出错等问题。
2.2 流程断点多,审批节点冗余,效率低
在实务操作中薪酬福利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运行特点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断裂”。如绩效考核结束后需要经过所在部门确认、人力资源核验、财务核定等多个环节,在这些节点上均可能出现人工耽搁或审批卡壳的现象;部分环节的设计未实现流动作业,需要使用纸质报表并进行 Email 审批,此时会导致业务流程卡壳,各模块之间的审批情况不一致,如绩效环节已确认,却未影响到工资环节的状态,导致后续发工资环节中出现流程卡壳甚至重复评审问题。
2.3 无法实现绩效-考勤-薪酬联动的闭环机制
薪资模块的基本功能就是让薪资、绩效、出勤协同决定、自动化实施。然而,目前大部分系统仅仅支持单一模块功能,未能实现跨模块、基于信息流的流程整合。例如,绩效评分结果并未自动流转到绩效考核计算部分,需工作人员提取评价表进行数据录入;又如对于休假情况(无故缺席或迟到)的数据没能自动接入考核权重或扣奖金额,使得薪酬激励也失去真实,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其获得的薪酬并不对应,进而降低了其对该系统的信任和激励影响。
3 多模块协同架构下的系统接口对接优化策略
3.1 统一接口标准与数据规范
系统集成必须建立统一的接口规范。鉴于现有接口杂乱无章、字段定义不规范等问题,企业必须先行开展接口标准、数据模型和通讯方式的规范化工作。具体来说,一是明确统一的接口通讯标准(如 RESTful 或 SOAP),统一接口响应结果和错误代码规则,明确接口调用和检验的规则,创建具有可复用性和扩展性接口标准库。二是统一常见模块的字段(如员工 ID、组织、职位级别、绩效考核、考勤等)的数据字典和编码规范,避免因字段理解不一致而导致的数据传递失败和数据偏差。
3.2 推行“数据中台+服务组件”架构
鉴于各种系统的数据分散、功能割裂现象,建议在整体架构上采取“数据池+服务组件”的模式,其中,数据池是企业统一的数据汇合点,负责承接各个部门间数据的融合、清洗、分享,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产的统一管控和使用,如上例的工资结算系统,从一次性中取得出勤、绩效、社保的相关数据,不再需要反复传布、确认;而服务组件把各种商业活动抽象为规则性的服务,例如“绩效抽取服务”“工资算计服务”“年功津贴分配服务”,再利用服务调度机制形成柔性流程。
3.3 建立模块间逻辑联动规则与流程映射图谱
系统界面、结构设计完成后,需要设计清晰的数据交互规则及流程图,描述各模块间数据激活及转移的过程,例如“旷工三天”,绩效等级会下降,工资会被扣除,这就是以规则驱动的业务循环图。其中流程图以可视化的形象来梳理各模块间的连接步骤、节点状态传递及职掌,并使企业公民和 IT 专家在同一系统的运行视角下开展交互协作,并有助于发现系统问题。通过可交互的规则及流程图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由“阶段式作业”变更为“自动化闭环”,做到绩效、考勤及薪资的智能管控。
结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薪酬与福利部分对企业和不同部门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组织内运营的人员模块产生良好的协同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其规范标准不统一、流程断点、数据循环不完整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即基于“标准化接口规范+中间件体系结构+逻辑连接”模式并形成的核心改进设计方法,进而形成规范、稳定并可扩展的协作机制,从而提升信息的精准性并增强系统处理速度,进而协助企业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劳动力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续继. 岗位数字化水平与薪资平等性及就业生态[J]. 中国经济问题,2023(2):149-164.
[2] 余玥,张戈,岳晓婧,等.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力薪资管理及绩效优化体系研究[J].信息技术, 2024, 48(10):111-119.
[3] 杨霞.浅析机关事业单位薪资管理与职工激励制度问题[J].数字化用户, 2023,29(4):178-180.
作者简历:姓名:朱秋歌 出生年月:1984.09.08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精确到市):河南省开封市 当前职务:薪酬福利部主管 当前职称:薪酬福利部经理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薪酬福利及培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