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地下空间土木工程防水技术要点

作者

顾黄禹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

摘要:地下空间土木工程防水至关重要。介绍了地下空间土木工程防水技术要点,涵盖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特性,分析了基层处理、节点施工及防水层保护等工艺。强调质量检测、验收标准和后期维护,对保障地下空间工程防水效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下空间;土木工程;防水技术要点

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地下空间土木工程不断增多,防水问题成为关键。良好的防水能避免结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了解地下空间土木工程防水技术要点,可有效提升防水质量,减少渗漏隐患,为地下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1.防水材料选择

在地下空间土木工程中,防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地下环境对防水材料有着不同的要求。首先,要考虑地下水位的高低。如果地下水位较高,那么防水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耐水性和抗水压能力。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施工技术,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地下交通与建筑等设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由此带来了建筑用地紧张、交通堵塞等问题。对于碱性土壤环境,应选择耐碱性较好的材料,如一些特殊配方的防水涂料,以免材料受到土壤化学成分的侵蚀而失去防水性能。再者,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也与材料选择相关。对于结构复杂、变形缝较多的地下建筑,需要选用柔韧性好的防水材料,如橡胶止水带等,以适应结构的变形而不破坏防水体系。此外,还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确保在地下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防水性能,像一些优质的沥青基防水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其耐久性可以满足较长时间的使用需求。

2.防水施工工艺

2.1基层处理要求

基层处理是防水施工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防水工程的成败。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度。强度方面,如果基层强度不足,在防水层施工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损,影响防水效果。例如,对于混凝土基层,其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否则在后续施工时容易产生裂缝。平整度也不容忽视,不平整的基层会导致防水层厚度不均匀,在低洼处容易积水,增加渗漏的风险。基层表面应清理干净,不能有杂物、灰尘、油污等。杂物和灰尘会影响防水材料与基层的粘结力,油污则会降低粘结效果甚至使防水层与基层脱离。对于旧建筑的基层改造工程,可能存在表面疏松的情况,此时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界面剂等材料对基层进行处理,增强基层的整体性和粘结性能。同时,基层的含水率也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过高的含水率可能会使一些防水材料无法正常固化,影响防水质量。

2.2节点部位施工

节点部位是地下空间防水的关键和薄弱环节。像阴阳角部位,应力较为集中,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导致渗漏。在阴阳角处应进行特殊的防水处理,例如采用附加层的方式,增加防水层的厚度和强度。施工时,附加层应采用满粘法粘贴,确保与基层和主防水层之间粘结牢固。可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结合外贴式止水带的方式进行防水处理。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结构变形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变形来适应,外贴式止水带则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对于穿墙管部位,也是容易出现渗漏的地方。穿墙管周围的防水层应进行加强处理,在穿墙管与结构之间设置止水环,止水环应与穿墙管紧密焊接,同时在穿墙管周围涂抹防水涂料并铺贴防水卷材,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水体系。

2.3防水层保护措施

防水层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失去防水功能,因此防水层的保护措施不可或缺。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护层的施工。对于柔性防水层,如防水卷材,保护层可以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具有一定的厚度,一般不少于20mm,且要保证其密实性,防止外界因素对防水层的破坏。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则更适用于对防水层保护要求较高的情况,其强度更高。在施工保护层时,应避免对防水层造成损伤,例如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软质的振捣工具,防止振捣棒直接接触防水层。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如在防水层上进行后续施工时可能会有重物堆放或设备安装,应在这些部位设置加强保护层,如采用钢板或木板进行局部保护。同时,在整个地下空间的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人为破坏防水层,如防止施工人员在防水层上随意走动或进行不当的作业。

3.防水质量控制

3.1质量检测方法

准确的质量检测方法是确保地下空间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外观检查,通过目视观察防水层的表面,检查是否存在空鼓、裂缝、破损等缺陷。对于防水卷材,应检查卷材的铺贴是否平整、顺直,卷材之间的搭接宽度是否符合要求。其次是闭水试验,这是检测地下防水工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试验区域封闭,注水至一定高度并保持一定时间,观察是否有渗漏现象。一般来说,试验时间不少于24小时,水位下降不超过规定值即为合格。对于防水涂料,还可以采用针测法检测涂层的厚度。使用专用的测厚仪,在涂层表面选取多个测试点,确保涂层厚度均匀且达到设计要求。另外,粘结力测试也是重要的检测项目。通过拉拔试验检测防水材料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强度,粘结强度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在一些大型的地下空间工程中,还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检测防水层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3.2验收标准制定

合理的验收标准是判断地下空间防水工程是否合格的依据。验收标准应涵盖多个方面。在材料方面,要对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进行严格的验收。例如,防水卷材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施工质量验收也是重要的内容,包括基层处理的质量、防水层的厚度、节点部位的处理等。基层的平整度、含水率等指标应在规定范围内,防水层的厚度误差不得超过允许值。对于节点部位,如阴阳角、变形缝、穿墙管等的处理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另外,整个防水工程的功能性验收也必不可少。通过闭水试验、粘结力测试等手段检测防水工程的实际防水效果,确保其能够满足地下空间的防水需求。验收标准还应明确不同等级地下空间防水工程的具体要求,例如对于一些重要的地下人防工程,其防水验收标准应更加严格。

3.3后期维护策略

地下空间防水工程的后期维护对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证防水效果至关重要。定期的检查是后期维护的重要措施。应制定检查计划,对地下空间的防水层进行定期的目视检查和仪器检测。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节点部位,如变形缝、穿墙管等,要重点检查。一旦发现有渗漏或防水层损坏的迹象,应及时进行修复。修复时应根据损坏的程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对于小面积的破损,可以采用局部修补的方法,如使用防水涂料进行涂抹修复。对于大面积的损坏或整体防水性能下降的情况,可能需要重新进行防水层的施工。在地下空间的使用过程中,要控制环境因素对防水层的影响。例如,避免地下水位的异常波动,防止因水位过高对防水层造成过大的水压。

结束语:地下空间土木工程防水技术要点涉及材料、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合理选择材料、规范施工工艺、严格质量控制,能有效提升防水效果。未来需不断探索创新,完善防水技术体系,保障地下空间工程的长期稳定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俊强.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工程管理,2022(10):45-52.

[2]陈建华.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技术研究[J].城市规划,2021(08):89-95.

[3]王晓东.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及应用分析[J].土木工程,2023(04):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