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新投资融资机制 盘活存量国有资产

作者

仝文慧

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450000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存量国有资产的有效盘活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存量国有资产规模庞大,涵盖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自然资源等多个领域。然而,部分资产因市场需求变化、技术更新换代等原因,处于闲置或低效运营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传统的投资融资模式已难以满足存量国有资产高效运营的资金需求,限制了项目的推进。因此,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不仅是国有资产运营的创新实践,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存量国有资产的现状与问题

1.1 资产闲置与低效运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部分存量国有资产因市场需求波动、技术迭代及管理不善等因素,陷入闲置或低效运营困境。这不仅导致资源闲置浪费,还削弱了国有资产的整体效益,凸显了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紧迫性。例如,一些老旧的工业厂房、闲置的土地以及过时的设备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此外,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桥梁等,在建成后的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运营效率低下,无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存量国有资产的盘活成为当务之急。

1.2 融资渠道单一

传统的存量国有资产运营主要依赖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这种单一的融资模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已经难以满足存量国有资产盘活的资金需求。一方面,财政资金有限,无法全面覆盖存量国有资产的盘活项目;另一方面,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且对项目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要求严格,使得一些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存量国有资产的盘活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1.3 管理机制僵化

僵化的管理机制也是制约存量国有资产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国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决策效率低下,市场反应迟缓。这种僵化的管理机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无法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也导致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运营效率低下。因此,改革管理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是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的路径

2.1 引入社会资本

引入社会资本是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重要创新路径之一。2023 年 1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为社会资本的引入提供了新的方向。新机制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确保项目经营收入能够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从源头上防范新增地方隐性债务。此外,新机制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PPP 新建(含改扩建)项目,并根据不同项目公共属性强弱,将 PPP 新建(含改扩建)项目分为三类,同时制定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2023 年版)》。这不仅能够为存量国有资产的盘活带来资金支持,还能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

2.2 优化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青岛市设立全国首支 50 亿元存量资产盘活专项基金,采用“资产包+股权投资”模式改造老旧港口片区,2024 年带动周边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贡献税收 8.6 亿元。此外,深圳安居 REITs项目通过发行基础设施公募 REITs,回收资金用于新建保障房,形成“投资-运营-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这些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市场价值。

2.3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例如,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招商引资+闲置资产盘活”纳入省级政府绩效考核,权重占比达 8%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构建起“1+3+N”政策体系,配套出台税收优惠、产权确权、容缺办理等 23 项实施细则。这些政策支持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运营风险,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存量国有资产的盘活和高效运营。

三、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积极效应

3.1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创新投资融资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存量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优化金融工具,可以为存量资产的运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同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的引入,也能够提高资产的市场价值,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例如,通过将闲置的工业厂房改造为科技创新园,不仅提升了资产的利用效率,还增加了资产的市场价值,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2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可以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领域流动,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可以将闲置或低效运营的存量资产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例如,将老旧的工业厂房改造为科技创新园,不仅可以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此外,盘活存量资产还可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3 激发市场活力

引入社会资本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与创新。通过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存量资产的盘活项目,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这不仅能够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还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促进市场的竞争和发展。例如,在基础设施领域,通过 PPP 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还可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结语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是关键一环。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优化金融工具、强化政策支持,为存量资产注入新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这不仅是国有资产运营的创新实践,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未来,需持续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监管,确保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稳健运行。各方应携手共进,让存量国有资产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助力我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邢建东,李小艳.基于 PPP 新机制的铁路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铁道经济研究,2024,(06):35-41.

[2]黄进.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5):31-33.

[3]林作明.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浙江省温岭市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J].国有资产管理,2009,(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