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李鑫
四川省三台县第一中学 四川省绵阳市 621100
高中英语教学属于塑造全球视野的关键途径,但是国际化教育得到推广的时候,传统文化的传承渐渐被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又变成优化英语教学品质的资源。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合到英语教学当中去,既能加强文化信心,又能引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喜好,这是当下教育界急需探究的事宜。文章将会针对必要性以及策略这两方面去论述这种教育观念的执行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的智慧,是全球文化宝藏里的一颗璀璨明珠。高中英语教学如果掺杂这些文化元素,既有益于学生更好地领悟世界,也有利于学生在多种文化环境里坚守自己的文化观点[1]。引领学生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激起民族骄傲感,让学生越发自主地接受和流传中华文化。
(二)提升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故事、典籍以及哲理可以给英语课堂带来生动的素材。把中华文化和经典的诗文、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融入英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英语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学习,而是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对话来加深对英语和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的理解。这种文化的结合会使得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深度。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容,融入本土文化元素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把本土文化融合进去,这有益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入教材当中,这样就能让学生懂得传统文化,守护传统文化,而且能让学生一边学英语,一边树立起文化自信。教师可以把教材的结构加以改变,把中国传统的节日、历史人物、哲学观念等巧妙地融入到英语教学里,使学生在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体会到文化的魅力[2]。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其文化素养,并且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自己祖国文化的认识与尊重。
例如,在教学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 2 “Exploring English”时,教师能借助讲解中华文化多样性来助力学生理解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在该单元里牵涉到“文化差异”和“语言的表达”话题,教师可以凭借中国传统节日,像春节与中秋节,来给学生呈现文化和语言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表现春节的庆祝情形以及背后的文化寓意,如“团圆”“长寿”等,进而解释这些观念如何用英文加以表达,从而让学员领悟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运用。讲授相关的单元内容时,教师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并与英语文学中的自然诗歌作比较,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以及其与语言表达的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应用情境教学法,促进文化理解与交融
情境教学法借助营造真实的或者仿真的文化环境,让学员在互动过程中学习并吸收文化知识,通过设置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情景,学员既能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言水平,又可以加深对文化内涵的认知。课堂上创设谈论传统节日、历史事件或者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景时,就能唤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情境教学还能促使学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差别,从而优化文化容纳性和认同感,达成文化交融与认识。
例 如 , 在 教 学 外 研 版 高 一 英 语 必 修 二 Unit 2 “Let's celebrate!” 时 , 当 学 习“celebrations”这个话题的时候,教师会设置这样一个情景,给学生开展一次中国春节模拟庆祝活动,教师用英语讲解春节的来源,传统习俗以及春节期间举行的各类文化活动,如放鞭炮,吃年夜饭等等。学生根据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英语版本的春节庆祝活动,接着用英语给全体同学介绍春节的历史、节日习俗和文化内涵,这样学生既能提升英语口语水平,又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含义。利用这种方式开展的情景教学,使得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时候体会文化上的相互交融,激发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文化认同感。
(三)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国际视野
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展开交流之后,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身的文化,并将其同全球其他文化加以比较。在英语教学里,教师可以安排跨文化的讨论或者演讲,抑或是文化展示等活动,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并分享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的体会与感悟。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又能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日后的国际化发展形成根基。
例如,在教学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三Unit 4 “Amazing art”时,讲解世界各国的艺术形式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讲中国的传统艺术,像水墨画、京剧等等,而且还要用英语去讲述这些艺术的过往和文化背景。如果想要让跨文化交流得以优化,教师就可以请外籍教师或者外国的学生参加到课堂当中来,由学生用英语来讲述自己的国家的艺术形式。之后再同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展开对比,通过这样的跨文化交流,学生们就能加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扩展文化方面的见识,懂得各个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和共同之处。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艺术表现活动,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用英语向大家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并同西方艺术形式展开比较。这样做的目的便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全球化的形势之下更好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
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加入不只是给英语教学增添了内涵,也是给学生的一种文化认同。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糅合到英语教材里,用情境教学法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方法,教师们就能够在培育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全球视角。这种跨文化的教育融合一定会给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牢靠的文化根基,并为建立国际化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沈 玉 梅 .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融 入 高 中 英 语 阅 读 教 学 的 研 究 [J]. 英 语 教师,2025,25(03):97-100.
[2] 张秀梅.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 英语教师,2025,25(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