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知网络优化隧道机电设备故障预警系统
韩路
陕西交控集团西富分公司 7137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交通流量的持续攀升,隧道作为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其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传统故障检测手段因滞后性与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交通对安全与效率的高要求。智能感知网络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带来了突破。它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为维护人员争取宝贵时间,从而降低事故发生风险,保障隧道畅通无阻。深入研究智能感知网络在隧道机电设备故障预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隧道管理水平、保障交通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一、系统构建原理
1.1 智能感知网络架构设计
在隧道机电设备复杂的运行环境中,智能感知网络架构的搭建需兼顾全面性与可靠性。传感器节点依据设备分布与监测需求,精准部署于关键部位,如通风系统的风机、照明系统的灯具、监控设备的摄像头等,形成密集且有序的监测网络。数据传输路径精心规划,采用多跳传输与冗余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在复杂电磁环境与长距离传输中仍能稳定传输。网络拓扑结构灵活采用星型、树型或混合型,根据隧道长度、设备密度与维护便利性等因素综合考量,以实现高效的数据汇聚与管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与故障预警奠定坚实基础。
1.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数据采集是故障预警的起点,传感器精准捕捉机电设备运行中的各项参数,涵盖电气参数如电压、电流的波动,机械参数如设备振动频率与幅度,以及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采集频率依据设备特性与安全要求灵活设定,关键设备高频采集,一般设备适度采集,确保数据既能反映设备实时状态,又不过度冗余。数据预处理环节至关重要,面对采集到的海量原始数据,通过先进的滤波算法去除噪声干扰,利用数据清洗技术剔除异常值与错误数据,再经归一化处理使不同量纲的数据统一标准,从而提升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故障特征提取与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输入。
二、关键技术应用
2.1 无线通信技术保障数据传输
在隧道这一特殊环境下,无线通信技术成为智能感知网络数据传输的关键支撑。ZigBee 技术以其低功耗特性,适合在隧道内长期稳定运行,其自组网能力可快速适应隧道内设备布局变化;LoRa 技术凭借其长距离传输优势,能有效覆盖较长隧道内的各个监测节点,确保数据传输无死角。针对隧道内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采用先进的抗干扰编码技术与频段优化策略,保障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通过合理配置无线通信模块的功率与传输速率,平衡传输距离与数据传输质量,实现数据的稳定、高效传输,为故障预警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边缘计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边缘计算在隧道机电设备故障预警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靠近设备的边缘节点部署具备计算能力的模块,这些模块能够在数据产生的源头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例如,对采集到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当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立即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判断是否为误报或轻微故障。通过这种方式,大量经过初步筛选的数据无需传输到云端或中心服务器,大大减轻了数据传输压力。同时,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工作,将边缘节点处理后的关键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行深度分析和长期存储,实现优势互补。这种架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使故障预警更加及时,还优化了资源分配,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为隧道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提供了高效的技术保障。
2.3 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精准预警
人工智能算法为隧道机电设备故障预警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能够自动学习设备运行数据中的复杂特征模式,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发现潜在的故障特征。神经网络算法则凭借其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精准建立设备状态与故障之间的映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算法经过精心训练和优化,能够实时分析设备运行数据,提前识别出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迹象。例如,通过对设备振动信号的分析,提前预警轴承磨损故障;通过对电流电压数据的监测,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短路隐患。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在复杂多变的隧道环境中仍能提供精准的故障预警,为隧道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显著提升了故障预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系统实施效益
3.1 提高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
智能感知网络优化的故障预警系统为隧道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筑牢了防线。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一旦发现异常迹象,如设备温度异常升高、振动频率超出正常范围等,系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维护人员依据预警信息,迅速定位故障设备并采取针对性维修措施,有效避免了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交通瘫痪和安全事故。例如,在某隧道通风系统中,预警系统提前发现风机叶片松动故障,及时维修后保障了隧道内空气质量,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这种提前干预的方式,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风险,为隧道内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出行提供了坚实保障,显著提升了隧道机电设备的安全性。
3.2 降低维护成本与资源消耗
精准的故障预警改变了传统的设备维护模式。以往,维护人员需定期对隧道内大量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如今,借助故障预警系统,维护人员只需关注系统提示的潜在故障设备,有针对性地开展维修工作,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检修次数和维护工作量。同时,系统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优化设备运行参数,降低设备能耗。例如,根据隧道内车流量自动调整照明亮度,实现按需照明,节约能源。这种精细化的维护管理方式,不仅降低了维护成本,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隧道机电设备的可持续运行,为隧道运营单位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智能感知网络优化隧道机电设备故障预警系统的成功构建与应用,为隧道安全管理带来了革新。它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精准监测与故障的提前预警,有效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为隧道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隧道建设与管理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创新,智能感知网络有望进一步拓展其功能,与其他智能交通系统深度融合,构建更加智能化、一体化的隧道运维管理体系。这将为隧道的安全、高效运行注入新的活力,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乔梦萱.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故障诊断[J].价值工程,2025,44(17):52-54.
[2]乔宇翔.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公路隧道机电通信网络故障检测方法[J].交通世界,2022,(31):171-173.
[3]姜浩成,沈文忱.基于LSTM-SAE 网络的隧道内机电设备智能监控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24,53(07):283-286+291.
作者简介:韩路,1987 年 7 月生,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隧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