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浸润童心 以“美”滋养童年
覃湘玲
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篁湾中心小学 广东江门 529095
摘要:荷塘纱龙,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本研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荷塘纱龙为载体,探讨其在小学音乐美育中的应用。通过开设纱龙制作班、龙舞班及举办纱龙节等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实践表明,这一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艺术感知能力,同时培养了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荷塘纱龙;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美育;
一、荷塘纱龙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一)荷塘纱龙的历史渊源
荷塘纱龙起源于南宋时期,最早流传于荷塘一带。据记载,明代时期荷塘纱龙传入四川,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充满传奇的传承历程。清初时期,纱龙的规模开始扩大,长度增至50多米,分为24节,需要多人协作共舞。纱龙的制作材料包括纱布、竹、木等,上面还贴有金钱片,整体工艺精湛,美观耐看。在表演中,龙身上点着蜡烛,但蜡烛不能烧着龙身的纱布,这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和观赏性。纱龙一般在晚上表演,烛光照亮整条纱龙,使其显得生动逼真,光彩夺目。2006年,荷塘纱龙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荷塘镇也因此被称为“广东民族民间艺术纱龙之乡”的称号。
(二)荷塘纱龙的制作与表演
荷塘纱龙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纱布、竹子和木材。制作者们会选用质地细腻的纱布作为龙身的材料,将其剪裁成相应长度,然后将竹子和木材用于制作龙骨和龙头龙尾的骨架。龙身上贴有大量的金钱片,这不仅美化了纱龙,还寓意着财富和好运。龙身中部的木板上点上蜡烛,舞的时候蜡烛不能停,还不能烧着龙身的纱布,这对制作者和表演者的技艺都有很高的要求。荷塘纱龙的表演技巧非常独特,要求舞者们具备高超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舞龙时,舞者们需要默契配合,按照既定的节奏和步伐进行动作,展现出龙的灵动和飘逸。表演时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需要精确把握,配合烛光的映衬,使整条纱龙在夜晚表演时显得格外美丽和神秘。
二、纱龙文化在小学音乐美育课堂的实施
(一)课程设计
纱龙文化在小学音乐美育课堂的实施中,课程设计紧密结合了音乐与纱龙文化,旨在通过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感知能力。
学校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让学生们了解纱龙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对纱龙的理解和情感体验。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谐感,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纱龙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学习纱龙音乐的演奏和表演,学生们不仅可以提升音乐技能,还能发展其艺术审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合奏纱龙音乐,学习和掌握演奏技巧和表达技巧,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设计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学生们可以通过演奏古典乐器来表达纱龙的神秘和雄伟,通过合唱和合奏来感受纱龙表演的氛围和节奏感。在课堂上,老师们引导学生们通过音乐的表达来感受和理解纱龙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课程设计还包括学生参与校园纱龙节等活动,通过实际参与纱龙的表演和展示,深入体验和理解纱龙文化的魅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学校不仅仅是在传承和发展纱龙文化,更是通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感知能力,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活动的开展
纱龙文化在小学音乐美育课堂的实施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纱龙舞练习,使学生们有机会在课余时间进行纱龙舞技巧的训练和提升。这种安排不仅让学生们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锻炼,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耐心和毅力,增强其自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此外,学校通过组织班级纱龙队和全校纱龙队的训练,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纱龙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还培养了相互信任和配合的能力。通过团队的训练和比赛,学生们逐渐形成了紧密的集体意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学校注重纱龙舞与音乐节奏的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纱龙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情感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选取适合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们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纱龙舞的契合之美,让学生们在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中展现纱龙舞的魅力和风采,丰富了学生们的艺术体验,还加强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三)纱龙节及其他节日活动
学校组织并开展校园纱龙文化节是一个重要的活动,旨在展示学生们在纱龙制作和表演方面的成果,同时也是学校与社区互动的重要平台。在文化节上,学生们不仅有机会表演自己制作的纱龙,还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和展示,增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学校还结合跨学科的艺术节、悦读节、篁竹文化节和体育节,丰富了节日活动中的音乐美育实践。在艺术节中,学生们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演,展示了他们在纱龙文化课堂中所学到的技能和表达能力;在悦读节中,通过朗诵、合唱等形式,让学生们通过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感受纱龙文化的情感内涵;在篁竹文化节和体育节中,学生们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继续强化团队合作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将音乐与运动的结合展现出来。在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音乐这一载体,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演,增强了学生们对纱龙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进而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实践效果与学生反馈
(一)学生对纱龙文化和音乐美育的认知和态度变化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纱龙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许多学生表示,在学习纱龙舞和音乐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纱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还在课外积极参与纱龙队的训练和表演准备。学生们普遍认为,纱龙文化和音乐美育课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和表达平台,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纱龙文化和音乐美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和艺术修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纱龙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纱龙文化课程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音乐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增强方面。学习纱龙舞和音乐结合的课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音乐节奏和舞蹈技巧,还培养了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展示个人才华,这对于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生在纱龙文化课程中找到了展示自己才华和成就感的机会,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
纱龙文化在小学音乐美育课堂的实施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纱龙文化与小学音乐教育的结合,以及实践效果与学生反馈。纱龙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姝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育功能探析[J].科教文汇,2024,(10):185-188.
[2]储百春.小学音乐教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新路径探究[J].教育艺术,2024,(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