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周伶俐 黄丽衡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怀化学院武陵山片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湖南怀化 418008

一、引言

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AI 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尽管高校已经愈发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AI技术使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好地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因此,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在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上,借助 AI 技术创设渗透式教学情境、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AI 技术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渗透式教学概念与内涵

渗透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某一个具体的学科作为教学实践的基础,然后有序而自觉地同时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教育活动[1]。它是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及其这个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和方法[2]。

(二)AI 技术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教学的意义

1.促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改善

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面临多方面挑战与问题时,会经常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轻则干扰日常生活,重则威胁生命安全。在此情形下,AI 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复杂的心理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切实所需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改善[3]。

2.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为“咨询式”和“课程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被动性、目的性,不易被学生接受。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减轻“咨询式”教育模式下学生较为被动、信任度较低的心理状况,进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助于缓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紧缺等多方面问题[4]。

3.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的完善

AI 技术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充当技术辅助,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源整合、学情动态追踪、教学多维评价等诸多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这不仅有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有助于高校教师素质的高质量发展[5]。

三、AI 技术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教学实践

(一)智绘学情,精准施教

首先,凭借 AI 技术强大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深层次的感知,从而生成相应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报告,用以明确学生的心理状况。其次,基于人机协同精准把控的学情,AI技术可以为学生精准推荐合适的心理教育资源或活动、设计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课程。根据学生的动态反馈,AI 还可以灵活调整课程的推荐,及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难度,使其更加契合学生动态发展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沉浸体验,双主互动

1.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各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线上教学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紧密衔接。在线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同时,线上教学要积极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在线教学模式,借助 AI 技术辅助推荐个性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此外,借助豆包智能体虚拟助教可以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2.融合应用多种 AI 技术实现“沉浸体验”。应用 AI 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智能手机、多媒体、交互式一体机、交互式白板、电子讲台等智慧课堂教学载体,也可以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模拟式仿真教学。例如,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植入立体化、全景化的虚拟历史场景中,通过图像、视频等多样形式把知识内容渗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在线互动讨论,增强心理健康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沉浸式体验获取知识。

3.融合应用多种 AI 技术实现“智能把控”。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AI 技术能够实时追踪并即时反馈学生观看视频、在线讨论、阅读文本等方面的学习进度,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适当调整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效率。此外,微表情识别技术的应用实践通过采集学生心理信息,能够识别学生真实和隐藏的情绪,更为客观真实地评估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注意的集中度。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控全班同学的课堂状态,精准实施教学敢于,动态调整优化教学过程。

(三)动态追踪,多维评价

AI 技术的应用能够创新渗透式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高校可以联合科研机构、技术公司,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智能化调查分析系统。借助系统上的语音图像识别、微表情识别等 AI 技术,快速采集、分析学生行为数据,并与教学前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有助于更好掌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基于此收集到的大规模数据及其分析生成的个性化即时反馈,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过程,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AI 技术可以赋能创新渗透式教学结果性评价模式。传统纸笔测试内容单一、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课程结束后,能借助 AI 技术动态生成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题目进行测评,有助于实现对不同学生综合能力的高效测定,促进师生获取更为客观的评价。综上所述,若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模式的数据相结合,将每次的评价结果都记录在云端,并为每个学生建立专门的心理档案,有助于教师高效率获取更为科学、客观、真实、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优化教学策略[5]。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时代下,AI 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式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其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树立积极健康拥抱 AI 技术的观念,借助AI 技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机制,精准把控学生学情实现因材施教,构建“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融合应用多种 AI 技术实现“沉浸体验”“智能把控”,动态长期追踪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冬弘.跨文化教学背景下“渗透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23-224.

[2]王立冬,张友.研究式、渗透式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科学,2006(03):48-49.

[3]任思璇.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场景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25(0

[4]雒焕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02):81-83.

[5]宋伟,孙铭坤.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6):76-83.

基金项目:2023 年怀化学院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赋能高校课程思政渗透式教学策略研究”(项目序号:JG23011);2024 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数字资源赋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渗透式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401001348)

通讯作者:黄丽衡,科研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