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构学习任务群,让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

作者

张晓娜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小学 010050

摘要:学习任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学习任务设置能够引领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语文知识,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然而,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学习任务碎片化、“一刀切”、脱离生活等问题。为此,教师应整合教材资源,优化学习任务序列;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学习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任务趣味性,建构学习任务群,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新时代背景下,面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如何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优化语文教学,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破解的难题。学习任务作为联结教与学的重要纽带,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教材,根据学情,巧妙设置学习任务,将其整合成学习任务群,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一、学习任务群对优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引领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任务的设置蕴含着教师对语文学科知识与方法的深刻理解。教师通过系列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并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1]。比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第一单元“识字”,教师可以创设“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字卡拼搭任务,让学生在反复拼读中感知汉字的形音义,理解笔画和偏旁的概念,掌握汉字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识字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语文知识

符合认知规律、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第二单元“课文2”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曹冲称象”一文,设计“走进曹冲”“你来称象”“编一编故事”等任务,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操作演示、创编故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主动建构起有关曹冲和称象故事的知识。

(三)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

学习任务群的建构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习得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第七单元“课文6”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夜宿山寺”《敕勒歌》两首古诗,设计“品味诗意”“想象画面”“吟诵表达”等任务,引导学生在多维互动中感受古诗之美,在亲身体验中萌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语文审美、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习任务设置问题

(一)学习任务碎片化,系统性不足

部分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过于关注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目标,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习任务碎片化,系统性、关联性不足[2]。学生在“学完就忘”“学而不用”中逐渐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第四单元“口语交际:商量”为例,若只让学生完成对话表演,忽视与本单元课文教学及生活实践的关联,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商量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语言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学习任务“一刀切”,忽视学生差异

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能力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一些教师不顾这种差异,统一设置学习任务,使得任务对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过大、压力过重,对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则缺乏挑战。比如在一年级拼音教学阶段,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在同一节课掌握4个声母的读写,这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构成学习障碍,也不利于优秀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

(三)学习任务脱离生活,趣味性不足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然而部分学习任务设计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感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识字篇“升国旗”一课时,教师若只引导学生反复抄写生字,朗读课文,却没有创设模拟升旗、分享升旗心得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很难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学习任务群的建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学习任务群建构策略。

(一)整合教材资源,优化学习任务序列

教师在备课时要系统梳理教材,将知识点、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整合起来,进行学习任务的整体规划。要重视“课内外”“上下册”“已习未习”知识的关联,科学编排学习任务序列,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诗歌鉴赏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设计学习任务: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诗歌韵律,再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意境,进而尝试仿写表达,在系列递进的学习任务中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二)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学习任务

面对不同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体现因材施教。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分层学习任务。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设置富有挑战的拓展型任务;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设置巩固提升型任务。以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找出不同面额人民币、比较面值大小的任务;为中等水平学生设计模拟购物找零任务;为优秀学生设置设计“班级货币”的创新任务。分层任务精准施教,能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任务趣味性

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究新鲜事物。教师应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特征的问题情境,以趣味性学习任务吸引学生。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2024年版)“语文园地八”中的童谣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情境任务:一起走进童谣王国,和小动物们做游戏。游戏规则是,创编一首童谣,让小动物们在快乐中学本领。看看谁编得又好又快,有趣又励志。学生定会踊跃尝试,在玩中学、学中乐。

此外,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还要注意预设合理的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与反思交流机会,确保学习任务群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任务群这一载体,不断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技能的理解,引导他们用语文的眼光观察生活、感悟世界,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培养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学习任务群的精心建构,能为学生搭建起知识技能习得、能力素养提升的阶梯,最终引领他们达成语文学习的卓越境界。

参考文献:

[1]蒋聪慧.巧用任务群,让语文学习更高效[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5(1):81-83.

[2]李芳.应用学习任务群,建构高效语文课堂[J].语文世界(上旬刊),2024(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