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付兆武

云南省会泽县鲁纳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云南会泽 654215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巩固脱贫助农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

2.1 保障农产品供给

畜牧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肉、蛋、奶等畜产品供给保障,是居民食物结构中不可缺少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稳定且高质量的畜产品供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品质和种类需求不断增加,发展高质量畜牧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2 促进农民增收

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养殖环节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从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政策扶持等科技措施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稳定就业岗位。此外,通过发展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途径。

2.3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带动饲料生产、兽药制造、畜牧机械、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推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养殖为基础,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开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参观体验,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2.4 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对膳食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畜产品,满足居民对营养均衡和健康饮食的需求。引导居民增加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减少对口粮的依赖,从而改善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5 促进农业循环

畜牧业在农业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种植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秸秆、农副产品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可以作为畜牧业的饲料来源。畜牧业产生的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又可以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和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这种农牧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三、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种业发展滞后

虽然我国在畜禽种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优良种畜禽依赖进口,自主培育的品种市场竞争力不足。种业创新能力较弱,育种技术相对落后,缺乏高效的联合育种机制,导致品种更新换代缓慢,难以满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良种的需求。

3.2 绿色生产技术落后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畜牧业绿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一些养殖场环保设施不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造成环境污染。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如生态养殖模式、绿色饲料研发等方面进展缓慢,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较高,阻碍了绿色发展进程。

3.3 产业发展模式固化

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以小农户分散养殖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这种模式下,养殖主体科技意识淡薄,生产管理水平落后,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3.4 信息化水平较低

在数字化时代,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滞后。许多养殖场缺乏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实时掌握养殖生产、市场行情、疫病防控等信息,导致生产决策缺乏科学性。智能化养殖设备应用不足,养殖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同时,畜牧业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困难,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4.1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种业发展水平

提升对畜禽种业科技突破的投入水平,倡导科研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联合育种难题攻关,冲破关键核心的技术壁垒,构建起系统化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力度,造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依托基因组选择等先进的育种技艺,培育生长速率快、肉质品质好、抗病能力卓越的畜禽新种类,着力开展种业人才培养,拓展种业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层次[1]。

4.2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着重开展绿色养殖技术研发及推广,倡导养殖场采用生态型养殖模式,采用农牧结合式、林下饲养等样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二次利用,推行环保型饲料与兽药,减轻养殖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兴建沼气池、尿液贮存池、堆肥场这类设施,把畜禽粪便转换为干净能源与有机性肥料,实现粪污资源循环利用。

4.3 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

驱动畜牧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阶段前行,助力养殖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成长壮大,增强产业组织化水平,夯实产业链利益联结基础,借助订单式养殖、参股分红、委托代养之类途径,助力养殖户从产业发展中分得成果,推进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建设的步伐,构建全产业链式发展格局,促进畜牧业同旅游、文化等产业彼此融合,推出畜牧特色旅游物件,延展产业发展边界[2]。

4.4 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智慧畜牧发展

增添对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资源,创建涉及养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综合平台,普及智能化养殖装备,诸如自动化饲养系统、环境调控保障系统、疫病监测预警机制等,强化养殖功效与管理水平,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达成生产数据瞬间采集、研判及施用,为产业演进供给科学决策的凭据,依靠智能化装备对畜禽生长环境开展精准调校,提高畜禽生长的性能指标与产品质量规格。

4.5 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政府加强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出财政补助、金融借贷、用地扶持等利好政策,构建畜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体系,支持种业创新活动、绿色养殖工程、产业融合相关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畜牧业的信贷投放规模,消除养殖场户融资难及费用高昂困扰,扩充对畜牧业的监管范畴,优化法律规章及标准体系,维护畜产品质量及生态环境的安全[3]。

五、结论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尽管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绿色养殖技术、优化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及强化政策扶持等措施,能够有效推动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不仅有助于保障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还能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实现畜牧业与乡村经济的协同发展,助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邓琳. 乡村振兴背景下称多县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J].新农民,2024,(27):13-15.

[2] 魏 莱 . 乡 村 振 兴 背 景 下 畜 牧 业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途 径 [J]. 山 东 畜 牧 兽医,2024,45(08):72-73.

[3]贾宏旺. 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J].吉林畜牧兽医,2024,45(06):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