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成先红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建宁高级中学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所孜孜不倦终身追求的一件事,课堂怎样做到高效,怎样还课堂给学生,真正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随着杜郎口、兖州一中的教学模式的推广、北门中学对此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及我校研讨的“生本.自主”模式课堂,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从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来看,课堂主要采取学生自我展示,展示的过程可以充分突显出学生存在问题,自我展示提高了质疑率,而质疑也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学生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所授课的学生在第一次展示时,总是找不到重点,啰里啰唆讲了半天,学生的思维跟着该同学讲解转了一大圈,不知所云,最后就只有该同学自己会这个题目,而全班大部分同学还是不会,后期通过老师点评,同学们帮助,以后讲题总能抓住重点。
从课堂环节上看,学生的质疑也是一个亮点:全班的眼睛都注视着展示的同学,你有任何小的差错都会被同学纠出来,如读写规范:学生在展示向量 a 时,因为课本写向量时是黑体,所以上面没有箭头,但学生写时需要箭头。还有棱柱,有些学生会读成 ling 柱,而学生会积极质疑。质疑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思想,所以经常会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如讲解三角函数时,已知 sina=3/5求 tana 的值,展示的学生可能会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解,而质疑的学生会用定义法等,最后确定最优解,一题多解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老师通过量化积分,不仅调动展示的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质疑的学生的积极性。
高效课堂不再需要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学生学习却积极主动。高效课堂展示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从以往的老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变成了学生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只需要适当的指点和激励学生就可以了,完全由老师讲变成了学生讲。
课堂中找不到“差生”,以前老师授课如果课堂中学生基础差跟不上老师节奏或课堂上存在疑惑,也只能下课后同学相互讨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高效课堂倡导的是学生自学,对学,群学。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想学而又学不懂的问题,这样尽量保证了不会出现差生。
高效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的另一种高效。课堂是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的,而课堂评价也有以小组为单位评价,老师通过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合作,通过优秀小组评比,调动学生团队精神,课堂的展示培养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倾听习惯,自信,大胆发言习惯,友好合作和善问的习惯。
从学生自身心理上讲,学生心理上也感觉讲的人与自己时平等的,不存在权威之说,没了压抑获得心灵的解放。一样的学习机会,成功的学习体验,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成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原动力。展示课能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特别是在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时会产生自我陶醉感和成就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这种精神愉悦可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首先是纪律方面,你放的开也要收得拢,高效课堂要求学生讨论的地方比较多,有时个别学生讨论到兴致勃勃,而课堂此时需要独立思考,我们不能放任他们讨论,毕竟课堂也是一个大家庭,不是在你自己的私人空间,随心所欲,再者学生讨论,老师也需要监管,学生可能会讨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需要严肃处理,否则高效课堂就会走歪。很多老师担心学生讲解不够透彻,所以“高效、自主”课堂对老师的教学功底要求很高,如果学生讲解不够透彻,老师可以通过连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深一步探究知识,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老师如何临场把学生思维导向知识的深处就是考查老师临场的应变能力问题。
同时由老师的教转型为学生的教是对老师传统课堂挑战,也是对许多老师思想的一种挑战,其实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我们自己费尽心机的想方设法的去想办法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知识传授给同学,当然也不是说老师就当甩手掌柜,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学情,编制导学案。如何精心的设计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预习课也要培养学生如何教。当然在教学中也会出现学生不愿不想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这时就必须发挥老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激励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我相信只要你真心付出就必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