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日常巡香与精细化养护管理模式的优化研究
陈延玲
陕西交控宜富分公司 陕西省延安市 716200
1.公路日常巡查与精细化养护管理现状
1.1 日常巡查现状
巡查方式以人工巡查为主,辅以少量自动化设备。人工巡查受个体经验与责任心影响,病害识别一致性较差;自动化设备因成本与技术限制,应用范围狭窄,尚未形成规模化智能巡查网络。
巡查内容覆盖路面、路基、桥涵及沿线设施,但识别精度与完整性不足。对路面早期微裂缝、路基沉降、桥涵支座老化、隧道衬砌渗漏水及标志标线模糊等隐蔽性病害,常规手段易漏检,导致隐患积累。
巡查频率缺乏差异化设计,部分路段因巡查过频造成资源浪费,部分重载路段因巡查不足导致病害处置滞后。病害信息需经多层传递,反馈周期长,影响养护决策时效性。
1.2 精细化养护管理现状
养护技术仍以传统工艺为主,预防性养护、再生技术等新型工艺推广缓慢。传统技术虽成熟,但在耐久性与环保性上存在局限,制约养护质量提升。
管理流程缺乏标准化规范,从计划编制到验收的各环节职责模糊。部门间信息壁垒明显,协同效率低下,导致养护实施周期延长。
资金分配呈现区域与路段失衡的状况,经济发达地区高等级公路资金充裕,欠发达地区普通公路尤其是农村公路存在资金缺口。资金投向侧重病害修复,预防性养护投入占比偏低,全周期成本控制不力。
2.公路日常巡查体系优化
2.1 巡查技术优化
智能化巡查设备可显著提升效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仪,能快速覆盖山区、跨河桥梁等复杂路段,同步识别路面裂缝、护栏变形及边坡滑塌隐患;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可实现路面平整度、车辙深度等参数的毫米级测量,为性能评估提供量化数据[1]。
病害智能识别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算法,对巡查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通过训练裂缝、坑槽、路基沉降、支座老化、隧道渗漏水、标线磨损等 30 类病害样本,系统可实现病害分类、尺寸测算与 GPS 定位,并结合历史数据预判发展趋势,为养护优先级排序提供依据。
2.2 巡查流程优化
标准化巡查方案需结合公路等级与环境特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每周开展 2 次全面巡查,恶劣天气后24 小时内完成专项巡查;三级及以下公路每月巡查不少于1 次。季节性重点突出:雨季排查排水系统与边坡稳定性,冬季监测桥面结冰与伸缩缝冻融,夏季跟踪沥青路面车辙发展。
建立移动端实时传输机制,巡查人员通过专用 APP 上传病害影像与属性数据,系统自动生成带GIS 坐标的电子工单,同步推送至养护部门。紧急病害触发三级预警,通过短信与平台弹窗通知相关责任人,实现"发现-处置"闭环响应时间压缩至 4 小时内。
2.3 巡查人员管理优化
构建"理论+实操"培训体系,内容涵盖《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智能设备操作及病害图谱识别。每月组织案例研讨,通过 VR 模拟系统训练复杂场景下的病害判断能力。
建立量化考核机制,以数据准确性(误差 55% )、上传及时性(30 分钟内)、覆盖率( 100% )为核心指标,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实行"双人复核"制度,重要病害需经两人独立确认,确保数据可信度。
3.公路精细化养护技术优化
3.1 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
路面预防性养护需把握最佳干预时机。稀浆封层技术适用于轻微裂缝路段,采用乳化沥青与级配集料的混合料摊铺 3-5mm 密封层,可封闭水分侵入路径,延长路面寿命3-5 年;微表处技术针对车辙深度 <15mm 路段,通过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形成耐磨层,兼具抗滑与防水功能,使用寿命可达 5-8 年[2]。
桥涵预防性养护实施全周期管理。每年对支座进行润滑与变形检测,发现老化立即更换;混凝土表面裂缝采用环氧树脂低压注浆封闭,阻止钢筋锈蚀,以达到延长桥涵大修周期的目的。
3.2 针对性养护技术实施
路面病害养护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害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对于路面裂缝,要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灌缝材料,如对于宽度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常温型密封胶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宽度较大的裂缝,则应采用加热型密封胶,通过专用的高压灌缝机将密封胶注入裂缝内,实现对裂缝的有效密封,防止水分侵入[3]。对于路面坑槽,要先将坑槽内的松散材料、杂物等彻底清除干净,然后喷洒粘层油,再选用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填充,并采用压路机等设备进行充分压实,确保坑槽修补后的强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
路基病害养护要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路基沉降病害,可以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将水泥浆或其它化学浆液通过专用的注浆设备注入路基土体中,填充土体中的孔隙,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从而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对于路基滑坡病害,要结合滑坡的规模、成因等情况,采取支挡防护措施,如设置抗滑桩、挡土墙等,同时完善排水系统,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体的浸泡和冲刷,恢复路基的稳定性。
沿线设施养护要注重及时性和有效性,确保各类设施功能完好。定期对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沿线设施进行检查,发现交通标志损坏、变形或缺失的,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标志清晰、醒目,能够准确引导车辆行驶;对于路面标线模糊、磨损的情况,要及时重新施划,保证标线的清晰度和完整性;对于护栏出现变形、损坏的,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其能够有效发挥防护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3.3 养护材料与设备升级
推广高性能养护材料是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重要保障。新型改性沥青通过在普通沥青中添加改性剂,如 SBS、SBR 等,显著改善了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老化性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和交通荷载的作用,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4]。高强度混凝土则采用优质的水泥、骨料和外加剂,通过科学的配合比设计和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在桥涵结构修复、路基加固等工程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采用先进的养护设备可以大幅提高养护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小型路面铣刨机体积小、机动性强,能够精确控制铣刨的深度和范围,适用于小面积路面病害的铣刨处理,减少对周边完好路面的破坏。摊铺机配备先进的自动找平系统,能够确保摊铺材料的厚度均匀一致,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施工质量,同时缩短养护作业时间,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结束语:
总之,公路日常巡查与精细化养护管理是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关键环节。当前在巡查方式、养护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对公路日常巡查体系和精细化养护技术进行优化,引入智能化设备、完善流程管理、加强人员培训、推广新型技术和材料等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为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未来还需持续关注行业技术发展,不断探索和应用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推动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梁 昊 羽 . 城 市 道 路 养 护 精 细 化 管 理 探 究 [J]. 建 筑 监 督 检 测 与 造价,2023,16(Z1):66-70.
[2] 余巧玲. 精细化养护管理在公路项目中的运用分析[J]. 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04):171-173.
[3]彭健.公路项目的精细化养护管理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3,(05):128-130.
[4] 朱吉 . 公路 养护 管理 信息 系统 在公 路养 护管 理中 的应 用[J]. 上海 公路,2021,(01):5-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