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不动产测绘中不动产权籍调查流程标准化及数据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作者

胡万强

身份证号:130725199204061311

一、引言

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全面实施,不动产权籍调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法定前置环节,承担着查清不动产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核心信息的重要职责,是维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的基础。在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不动产交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社会对不动产权籍调查的效率与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部分地区不动产权籍调查仍存在流程碎片化、操作不统一、数据标准不兼容等问题,导致调查周期延长、登记纠纷增多,难以适应不动产统一管理的需求。因此,推进不动产权籍调查流程标准化,强化数据质量控制,成为不动产测绘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二、不动产权籍调查流程与数据质量的现存问题

(一)调查流程不规范,衔接效率低下

一方面,不动产权籍调查涉及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成果审核等多个环节,但部分地区缺乏统一的流程规范,存在 “ 一地一策” “ 一人一法”的现象。例如,在权属调查阶段,部分调查人员未严格执行权属来源核实程序,对历史遗留的产权证明材料审查不细致;在地籍测量阶段,不同机构采用的测量方法、坐标系不统一,导致成果难以衔接。另一方面,部门协同不足,不动产登记、规划、住建等部门之间缺乏高效联动机制,调查过程中需要反复沟通协调权属界限、规划用途等信息,大幅增加了调查周期。据调研,流程不规范导致的调查返工率平均高达 20% 以上,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二)数据质量隐患突出,可靠性不足

数据采集、处理与存储环节均存在质量问题。在数据采集阶段,部分调查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使用的测量仪器未按规定校准,导致界址点坐标、面积测算等基础数据误差超标;权属调查中,对不动产坐落、用途等属性信息记录不完整、不规范,存在 “ 模糊表述” “ 前后矛盾” 等问题。在数据处理阶段,缺乏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流程,数据格式转换、拼接整合过程中易出现数据丢失、冗余等情况。在数据存储阶段,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行管理模式,电子档案未建立完善的备份与加密机制,存在数据损坏、泄露风险,且纸质档案查询、更新效率低下。

(三)技术应用滞后,标准化支撑不足

当前,部分基层不动产测绘机构仍依赖传统测绘技术与人工调查模式,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GIS 空间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较低,难以满足复杂区域(如城中村、山区)的调查需求,也制约了调查精度与效率的提升。同时,全国范围内虽已出台《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但部分地区未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标准,导致在调查比例尺选择、成果输出格式、数据入库要求等方面存在执行偏差,造成跨区域数据共享困难,无法充分发挥不动产权籍数据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的支撑作用。

三、不动产权籍调查流程标准化构建路径

(一)明确流程节点,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

以 “ 全流程闭环管理” 为目标,细化不动产权籍调查的核心节点与操作要求。将调查流程划分为 “ 委托受理 — 权属调查 — 地籍测量 —成果审核 — 档案归档” 五个关键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例如,在委托受理阶段,明确申请材料清单(如身份证明、产权证明、宗地界址说明等)与审核标准,避免材料缺失或不符导致的流程延误;在权属调查阶段,规范调查人员现场指界、权属核实的工作流程,要求对界址点进行拍照留存、签字确认,确保权属来源清晰可追溯;在地籍测量阶段,统一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与 1:500/1:1000 比例尺,明确测量仪器校准周期与精度要求,保证测量数据的统一性与准确性。

(二)强化部门协同,建立联动工作机制

打破部门壁垒,构建 “ 不动产登记机构牵头、多部门协同” 的联动机制。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不动产权籍调查信息共享数据库,实现登记、规划、住建、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实时互通。例如,在权属调查中,调查人员可通过共享数据库直接调取规划部门的用地红线、住建部门的房屋竣工验收等信息,无需重复采集;在成果审核阶段,多部门可通过线上平台联合审核调查成果,对权属争议、界址冲突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同时,明确各部门在调查流程中的职责分工,签订协同工作协议,建立考核问责机制,确保流程衔接顺畅。

四、不动产权籍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策略

(一)全链条数据质量管控,筑牢质量防线

构建 “ 事前预防 — 事中控制 — 事后验收” 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事前预防方面,加强调查人员专业培训,定期开展测绘技术、权属政策、操作规范等内容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严格审核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证书,确保仪器精度符合标准。事中控制方面,采用 “ 双人核查” “ 现场抽检” 相结合的方式,对权属调查记录、界址点测量数据等实时核验,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利用 GIS 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空间拓扑检查,自动识别界址点重叠、面积计算错误等问题。事后验收方面,制定严格的成果验收标准,采用内业审核与外业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调查成果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进行全面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登记环节,不合格成果需限期返工。

(二)深化技术赋能,提升数据管理水平

加大先进技术在不动产权籍调查中的应用,推广无人机航测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精准测绘复杂地形与密集建筑区域,提升界址点测量精度;利用移动 GIS 终端现场调查,实时采集与上传权属信息和测量数据,减少人工录入误差。同时,构建标准化不动产权籍数据库,统一数据格式等,采用云存储技术建数据备份中心,配备网络安全防护设备,保障数据存储安全;开发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查询等功能,为不动产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完善制度保障,强化质量监管

健全不动产权籍调查质量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可出台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质量责任主体等;建立质量追溯机制,记录调查相关信息,精准追溯质量问题责任。加强行业监管,不动产登记机构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抽查测绘机构调查成果质量,责令不合格机构整改,严重者纳入黑名单,倒逼提升服务质量。

五、结论

不动产权籍调查流程标准化与数据质量控制是提升不动产管理水平的核心抓手。通过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可有效解决流程衔接不畅、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提高调查效率;通过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深化技术赋能、完善制度保障,能够显著提升数据可靠性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莉. 不动产无图宗地测绘在权籍调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5,(09):96-98.

[2]杨鑫. 不动产权籍调查与地籍测绘技术在确权登记中的应用[J].房地产世界,2025,(06):38-40.

[3]方志飞,王俊. 不动产无图宗地测绘技术在权籍调查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24,(05):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