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政府主导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马伯驰

四川省叙永县白腊苗族乡人民政府 646417

引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履行文化职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抓手,在促进社会公平、提升国民素质、传承优秀文化、增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不容忽视的是,受体制机制、经费保障、人才队伍等多重因素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还存在一些要待破解的难题。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足

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政府在筹措资金、搭建平台、完善网络、提供产品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纵观各地实践,政府主导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基层政府财力普遍紧张,文化投入长期处于“重点难排、一般靠后”的尴尬境地,即便中央和省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转移支付逐年提高,但地方配套资金跟进不力,导致总量性不足的问题仍未根本缓解,投入结构不尽合理,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运营现象较为普遍。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宣传、文旅、文广、社科、工青妇等多个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资源统筹整合能力不强,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基层党委、政府统筹协调、一体推进的主导作用发挥不足,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重复建设、管理碎片化、服务标准不一等问题。

(二)供给内容匹配度不高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和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仍存在与群众需求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基层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的服务项目大同小异,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千篇一律”,难以适应群众多元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滞后,数字阅读、线上培训、互动体验等数字文化服务产品匮乏,文化志愿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单调,与群众的互动性、参与度不高。产品供给精准度不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在产品设计上大多按照就近、普惠的原则统一安排,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考虑不足,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缺乏针对性的文化关怀。对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新市民,缺少“菜单式”的文化服务供给,对偏远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欠发达地区,在资源配置、人才支持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不够,同质化的供给模式难以精准对接百姓需求,导致文化资源错配、浪费问题较为突出[1]。

二、政府主导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策略

(一)加强政府主导,完善体制机制

要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社会协同参与、公众共建共享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标准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与社会发展和财政增长相适应的稳定投入机制,优化支出结构,向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倾斜,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注重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完善协调机制,地方各级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公共文化事业的统一领导,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文化、宣传、教育、科技、体育、旅游、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单位,整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教育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资源,破除部门壁垒,形成工作合力。

(三)创新供给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多元文化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供给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要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群众文化需求调查研究,建立需求反馈和评价机制,做到“服务群众、依靠群众”。采取政府购买、社会资助、众筹等方式,引导支持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增加优秀原创文艺作品供给,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步伐,提供在线阅读、虚拟展览、互动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丰富文化志愿服务内容,动员高校师生、文化能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活动。另一方面要强化精准供给,实施订单式、个性化、定制式供给,对不同人群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有更多获得感。对老年人开设数字技能培训,加强养老服务中的文化供给;对残障人士制作无障碍阅读产品,开展康复辅助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对外来务工人员普及法律常识,提供信息咨询等。统筹城乡、区域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志愿“四点半课堂”“农家书屋”“文化列车”“村村响”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水平[2]。

结语

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现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创新实施路径,强化智力供给,用心用情用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展现新作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彰显新担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金茹. 内蒙古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效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J]. 鹿城学刊,2024,36(02):27-31.

[2]安国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化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09):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