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寒地区水利建筑保温层厚度优化与防冻胀构造措施研究

作者

孔令峰

烟台恒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64100

1 引言

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且气温极低,土壤冻结深度大。水利建筑作为该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暴露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极易受到冻胀作用的破坏。冻胀会导致水利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结构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保温层厚度和防冻胀构造措施是保障水利建筑在高寒地区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展保温层厚度优化与防冻胀构造措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寒地区气候特点及冻胀对水利建筑的危害

2.1 高寒地区气候特点

高寒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严寒,气温常处于零下几十摄氏度,且持续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土壤反复冻融;降水量相对较少,但多以雪的形式存在。这些气候条件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在低温下冻结膨胀,对水利建筑基础产生巨大的冻胀力。

2.2 冻胀对水利建筑的危害

冻胀作用会对水利建筑造成多方面的危害。首先,冻胀力会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倾斜或裂缝,影响其结构安全性。其次,墙体在冻胀力的反复作用下会出现开裂、剥落等现象,降低墙体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此外,冻胀还会破坏水利建筑的防渗设施,导致渗漏问题加剧,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例如,某高寒地区的水库堤坝,由于未采取有效的防冻胀措施,在冬季出现了严重的冻胀裂缝,导致水库水位下降,灌溉用水受到影响。

3 保温层厚度优化方法

3.1 理论计算法

保温层厚度的理论计算主要基于热传导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高寒地区的气候参数、土壤热物理性质、水利建筑的结构形式等因素,计算出满足防冻胀要求的保温层厚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稳态热传导法和非稳态热传导法。稳态热传导法假设土壤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适用于长期稳定的气候条件;非稳态热传导法则考虑了土壤温度场的动态变化,更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收集准确的气象资料和土壤参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3.2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水利建筑的热传导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输入相关的参数,如气温、地温、保温层材料性能等,模拟不同保温层厚度下土壤的温度场分布和冻胀情况。数值模拟法可以直观地展示保温层厚度对冻胀的影响,为保温层厚度的优化提供可视化依据。同时,数值模拟法还可以考虑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地下水位变化、太阳辐射等,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3 实际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高寒地区已建成的水利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和监测,收集不同保温层厚度下建筑物的运行数据,如基础沉降、墙体裂缝等情况。分析实际案例中保温层厚度与冻胀破坏之间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为保温层厚度的优化提供实践依据。实际案例分析法可以直接反映保温层厚度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4 综合优化方法

综合运用理论计算法、数值模拟法和实际案例分析法,对保温层厚度进行优化。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初步确定保温层厚度的范围;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初步确定的保温层厚度进行调整和修正;最后,综合考虑工程成本、施工难度等因素,确定最优的保温层厚度。综合优化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提高保温层厚度优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防冻胀构造措施

4.1 基础防冻胀措施

在水利建筑基础设计中,可采用换填法、隔热法等措施来减小冻胀力对基础的影响。换填法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冻胀性土壤换填为非冻胀性或弱冻胀性土壤,如砂石、炉渣等,以降低土壤的冻胀性。在实际操作中,需精确控制换填深度和范围,确保换填材料均匀密实,避免出现局部不均匀沉降。隔热法是在基础周围设置隔热层,如聚苯乙烯泡沫板、珍珠岩等,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减少土壤的冻结深度。隔热层的铺设要保证连续、完整,无缝隙,且要做好防水处理,防止隔热材料吸水后降低隔热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桩基础,将桩端深入到稳定的非冻胀土层中,避免基础受到冻胀力的影响。桩基础施工要严格控制桩的垂直度和入土深度,确保桩与周围土壤的紧密结合,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2 墙体防冻胀措施

墙体是水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容易受到冻胀破坏的部位。为了提高墙体的防冻胀性能,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乙烯夹芯板等。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防火等优点,能有效减少热量传递,降低墙体内部温度变化幅度。聚苯乙烯夹芯板则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和较高的强度,能满足水利建筑对墙体结构性能的要求。同时,在墙体外侧设置保温层,如外墙外保温系统,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墙体温度,防止墙体冻胀。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保温层与墙体的粘结牢固,避免出现空鼓、开裂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释放冻胀应力,避免墙体开裂。伸缩缝的设置要根据墙体的长度、高度和温度变化情况合理确定间距和宽度,并在缝内填充柔性密封材料,防止雨水和空气进入。

4.3 地面防冻胀措施

水利建筑的地面也容易受到冻胀的影响,导致地面不平整、开裂等问题。为了防止地面冻胀,可以在地面下设置保温层和防潮层。保温层可以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减少地面的热量散失。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质轻、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在铺设时要注意板与板之间的拼接紧密,避免出现缝隙。防潮层可以采用塑料薄膜等材料,阻止地下水的上升,降低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减小冻胀力。塑料薄膜要选用质量可靠、耐老化性能好的产品,铺设时要平整、无褶皱,且要做好与周边结构的密封处理。此外,还可以在地面表面设置防滑、耐磨的材料,提高地面的使用性能。防滑、耐磨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地面的使用功能和环境条件确定,如可以采用金刚砂耐磨地坪、环氧树脂地坪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滑、耐磨性能,还能提高地面的美观度和清洁度。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对高寒地区水利建筑保温层厚度优化与防冻胀构造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实际案例分析,确定了保温层厚度的优化方法,提出了基础、墙体和地面等方面的防冻胀构造措施。研究表明,合理优化保温层厚度和采取有效的防冻胀构造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冻胀对水利建筑的危害,提高其安全性和耐久性。

5.2 展望

未来,随着高寒地区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建筑的保温和防冻胀性能要求将越来越高。进一步研究新型保温材料和防冻胀技术,提高保温层和防冻胀构造措施的效果和可靠性;加强水利建筑冻胀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研究,及时发现和处理冻胀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综合考虑气候、土壤、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为高寒地区水利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技术支持。

总之,高寒地区水利建筑保温层厚度优化与防冻胀构造措施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高寒地区水利建设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栋和,李艳萍,张洪龙.高寒地区大型渠道抗冻胀护坡保温板阻冻特性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7(8):4.

[2]杨继华,路新景,赵顺利.高寒区供水渠道冻害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J].水利天地, 2020, 003(001):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