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AI 教学评闭环的赋能效果

作者

陈贤芳

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 361000

引言

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涌动,AI 技术重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形态,教学评闭环为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机制,传统模式受数据割裂、反馈滞后影响难以落地,部编版教材对阅读素养的分层要求,凸显精准教学与动态评价的迫切性。AI 如何赋能教学评闭环,破解阅读教学中目标模糊、互动单一、评价片面等痛点?这样的探索呼应智慧教育发展理念,直击教学实践难题,为构建更具针对性、互动性的阅读课堂带来全新可能。

一、教学目标精准化

(一)学情数据细分析

AI 智能测评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部编版各学段的阅读能力指标,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多维度扫描[1]。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该系统突破了传统纸笔测试的表层评估局限,能够深入捕捉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等深层特征。其中,部编版低、中、高各学段阅读能力指标如表 1 所示。部编版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的AI 智能测评,紧扣低年级阅读能力指标展开。基础认读上,通过含“ 蝌、蚪” 等生字的句式填空,考查汉字认读与理解;朗读与理解方面,以角色关系梳理题检验学生对“ 蝌蚪-鲤鱼-乌龟-青蛙” 认知链条的把握,及对“ 变” 的情节的理解与感受;阅读习惯养成上,借文本标记功能观察学生是否借助图画阅读、默读是否出声或指读。系统综合测评结果,形成词汇积累、逻辑梳理、情感体悟三维可视化报告,为设定教学目标提供全面依据。

表1:部编版小学语文各学段阅读能力指标

(二)目标设定个性化

依据部编版教材单元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为不同水平学生分层设定目标,基础目标紧扣教材基础要求,锚定单元导语核心任务。AI 系统前测通过捕捉学生阅读认知差异,像“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 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保障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与基础能力;提升目标融入拓展要素,开展跨文本对比、结合生活经验深度解读,满足学有余力学生发展需求,所有目标转化为“ 能说出” “ 会分析” “ 可梳理” 等可观测具体任务,对照学段课标,适配个体认知节奏,推动教学目标从统一转向个性化,实现基础达标与能力进阶。

二、阅读教学深度改

分层任务巧设计

以往的作业,教师要对问题和课堂检测进行思考,学生是否通过教师引导或者讲练得到提高而烦恼?现在,借助AI 为教师提供学生阅读基础的详细分析,助力教师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分层阅读任务。通过精心设计的预测试题,系统精准诊断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基础状况和能力短板[2]。从教学目标各种考查维度设计生成的课后延伸练习,不仅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完成有效的练习,再者生成的智能报告,辅助教师判断目标难度,统计学生作业质量完成度,便于在备课研讨中拆解任务,使教学目标契合学生能力,精准定位“ 最近发展区” ,保障教学优化。

(二)阅读场景沉浸式

AI 技术运用VR、3D 建模等前沿科技,打造高度还原课文内容的虚拟阅读场景,彻底改变传统文本教学的静态模式,学生置身其中,可通过手势操作、语音交互等方式,与场景内的人物、道具及环境元素进行实时互动,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这种沉浸式体验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描写转化为直观可见的立体情境,学生能更清晰地把握文中核心知识点,深度体会文本营造的意境氛围,场景设计严格围绕课文主题与教学重难点展开,学生在沉浸式探索中主动思考、分析,自主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阅读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有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增强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AI 教学评闭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系统性赋能,依托部编版教材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实现即时反馈、数据辅助教学反思及精准落实改进策略,构成完整闭环。模式贴合教材特点,提升教学精准度与学生阅读素养,推动评价从单一分数转向综合素养评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效路径,彰显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方家惠.AI 赋能小学语文阅读精准教学实践[J].学生·家长·社会,2025,(11):57-59.

[2] 陈 燕 婷 .AI 辅 助 下 的 小 学 语 文 多 文 本 阅 读 探 索 [J]. 读 写算,2025,(19):54-56.

[3]侯佳林.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革新[J].亚太教育,2025,(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