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篮球运球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万登一
苍溪县漓江镇初级中学校
引言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篮球运球作为初中体育的基础技能,对学生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传统篮球教学存在“整齐划一”的问题,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篮球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初中阶段体育课通常男女混班,学生篮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男生和女生对篮球的兴趣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使得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甚至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篮球失去兴趣。因此,需要探索一种能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本研究结合篮球运球教学的特点,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分层教学策略,并以苍溪县漓江镇初中为例,分析其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1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
1.1 分层标准的确立
科学的分层标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分层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篮球基础、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篮球绕杆运球测试,根据完成时间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1]。
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A 层(精英层)学生篮球基础较好,能在 15 秒内完成绕杆运球;B 层(提高层)学生有一定基础,完成时间在 15-17 秒之间;C 层(基础层)学生基础较弱,完成时间超过 17秒。这种分层方式不仅基于技能水平,还考虑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展潜力,确保了分层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分层时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标签化效应。教师可以采用动态分层机制,允许学生通过努力进入更高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2 分层目标的设置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进步。A 层学生侧重于运球技术的灵活运用和战术意识培养;B 层学生着重巩固基本技术并学会简单应用;C 层学生主要培养球感和掌握基本动作规范。
具体到篮球运球教学,A 层学生应掌握行进间变向运球、组合技术运用和比赛中的实战应用;B层学生应熟练进行原地和行进间运球,能够应对简单对抗情况;C 层学生则应掌握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做到手型正确和控制球稳定。这种分层目标设置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1.3 分层方法的运用
分层教学方法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对于 A 层学生,多采用比赛法和探究法,组织小组对抗赛,培养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对于 B 层学生,采用练习法和指导法,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技能;对于 C 层学生,则采用游戏法和诱导法,设计趣味性游戏激发兴趣。
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可以设计“运球写数字”、“运球接力赛”和“障碍运球”等不同难度的活动。A层学生可以进行复杂情境下的运球突破练习;B 层学生可以进行快速运球和控制性练习;C 层学生则可以从原地运球和慢速运球开始。这种分层方法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水平上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1.4 分层评价的实施
分层评价要求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幅度。评价应包括技能掌握、参与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多个维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对 A 层学生,重点评价其技术运用的熟练度和战术意识的合理性;对 B 层学生,重点评价其技术掌握的准确性和进步幅度;对 C 层学生,则主要评价其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的变化。此外,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分层评价机制能够客观反映每个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 漓江镇初中分层教学的实施案例
苍溪县漓江镇初中在篮球运球教学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校通过对八年级学生的前期测评,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篮球基础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并据此进行了科学分层。
在实施过程中,该校体育教师制定了详细教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对于 C 层学生,主要进行熟悉球性练习、原地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等基础技能训练;对于 B 层学生,则增加了行进间运球和单手肩上投篮等技术练习;对于 A 层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和基本战术配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分组练习方式,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设计了“运球接力赛”和“三对三比赛”等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通过这种分层实施,每个学生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了最大发展[2]。
经过一学期的分层教学实践,漓江镇初中学生的篮球运球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测试数据显示,学生运球技术考核优秀率提高了 25% ,尤其是女生组的进步更为明显。此外,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兴趣表现和团队合作意识也有了显著增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活动。
3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篮球运球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差异与统一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科学分层、目标分化、方法多样和评价多元等策略,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全面发展。苍溪县漓江镇初中的实践表明,分层教学后学生不仅篮球运球技能显著提高,而且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这验证了分层教学在篮球运球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建议在初中篮球运球教学中推广分层教学模式,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学校条件下的实施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同时,教师应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力,确保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宇.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1(36):193-194.
[2]胡文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问题导向式教学的特征、价值及实施举措——以篮球运球教学为例[J].体育视野,2025(0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