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视域下大班毕业典礼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策略

作者

陈淼

西安经开第三幼儿园

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对大班毕业典礼师幼互动的核心导向

(一)凸显幼儿主体性导向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大班毕业典礼师幼互动中需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与参与权。师幼互动应打破 “ 教师主导、幼儿配合” 的传统模式,让幼儿成为互动的发起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如鼓励幼儿自主设计毕业典礼环节、表达对毕业的感受与想法,而非被动接受教师安排;互动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幼儿的意愿与需求,对幼儿的提问、建议及时回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如让幼儿自主选择表演形式、合作伙伴,通过互动强化幼儿的自我认知与自主意识。

(二)注重情感体验深化导向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与体验,师幼互动需成为幼儿情感表达与共鸣的载体。大班毕业典礼承载着幼儿对幼儿园、教师、同伴的不舍之情,师幼互动应围绕情感体验展开,如通过回忆分享、情感交流等互动形式,引导幼儿表达对幼儿园生活的回忆、对教师的感谢、对同伴的祝福;教师需以共情的态度倾听幼儿的情感表达,通过语言鼓励(如 “ 你的感受老师特别理解” )、肢体安慰(如拥抱、点头)回应幼儿情感,帮助幼儿梳理、接纳毕业情绪,深化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社会性情感发展。

(三)聚焦能力发展融合导向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师幼互动需服务于幼儿能力发展,大班毕业典礼的师幼互动应有机融入幼儿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艺术表现等能力的培养。互动设计需为幼儿提供多元能力展示与发展的机会,如通过对话互动锻炼幼儿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通过合作互动提升幼儿社会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创意互动激发幼儿艺术表现与想象力。

二、当前大班毕业典礼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形式化,缺乏深度体验

部分大班毕业典礼的师幼互动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激发幼儿的情感与参与热情。互动多为简单的问答(如教师问 “ 开心吗?” 幼儿集体回答 “ 开心” )或指令式配合(如教师引导幼儿齐唱、齐做动作),缺乏能让幼儿深入思考、自主表达的环节;互动停留于表面流程,未触及幼儿的内心感受与真实想法,如未引导幼儿回忆幼儿园生活的具体片段、分享独特的毕业期待,导致幼儿难以在互动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发展价值。

(二)教师主导过度,幼儿自主性不足

当前多数大班毕业典礼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幼儿的自主性被忽视。从毕业典礼环节设计到互动发起,均由教师决定,幼儿缺乏参与设计与自主选择的机会,如表演内容、顺序由教师指定,幼儿仅负责 “ 完成任务” ;互动过程中,教师多以指令式语言引导(如 “ 跟老师一起说” “ 大家看这里” ),幼儿被动跟随,缺乏自主发起互动、表达独特观点的空间,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 尊重幼儿自主” 的导向不符,难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与表达能力。

(三)互动内容单一,与幼儿发展需求脱节

部分毕业典礼的师幼互动内容缺乏多样性与针对性,未能贴合大班幼儿的发展需求与兴趣点。互动内容多围绕 “ 毕业祝福” “ 感谢教师” 等单一主题,且形式多为语言表达,忽视幼儿的多元发展需求,如未设计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合作互动、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创意互动;同时,互动内容未充分考虑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如内容过于抽象或脱离幼儿实际,导致幼儿难以理解与参与,无法通过互动实现能力发展与情感深化的目标。

三、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视域下大班毕业典礼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策略

(一)锚定互动目标,贴合幼儿发展需求

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导向,精准定位师幼互动目标,确保互动与幼儿发展、情感需求深度契合。目标设定需兼顾情感、能力、认知三维度:情感目标聚焦幼儿毕业情绪的梳理与表达,如通过互动帮助幼儿接纳离别情绪、传递感恩情感;能力目标围绕幼儿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艺术表现等核心能力,如通过互动锻炼幼儿清晰表达想法、主动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二)优化互动内容,深化幼儿体验与参与

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 注重体验与发展” 的要求,对互动内容进行深度设计,提升内容的趣味性与教育性。内容设计需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围绕 “ 幼儿园难忘瞬间” “ 我的毕业愿望” “ 想对同伴说的话” 等主题展开互动,让幼儿有话可说、有情感可表达;丰富内容维度,除语言互动外,增加合作互动、创意互动、情感互动,满足幼儿多元发展需求。

(三)创新互动方式,激发幼儿自主参与

突破传统互动方式局限,采用多元创新的互动形式,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与自主性。采用 “ 幼儿主导式” 互动,如让幼儿担任 “ 毕业小主持人” ,自主发起与同伴、教师的互动,如采访教师 “ 老师还记得我第一次来幼儿园的样子吗” ,或邀请同伴分享 “ 你最喜欢的幼儿园游戏” ;采用 “ 情境沉浸式” 互动,创设与毕业相关的情境(如 “ 毕业回忆角”“ 未来畅想墙” ),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幼儿互动,如与幼儿一起在回忆角翻看照片、分享记忆,在畅想墙共同绘画小学生活,让互动更自然、更具情感温度。

(四)完善实践保障机制,确保互动质量落地

建立健全实践保障机制,为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师幼互动提供有力支撑。在教师准备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理解师幼互动的核心要求,同时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的互动引导能力,如培训教师如何倾听幼儿表达、如何回应幼儿需求、如何激发幼儿自主互动;在前期准备方面,提前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对毕业典礼的期待与想法,将幼儿需求融入互动设计,如通过 “ 毕业心愿征集” 活动,收集幼儿想参与的互动形式,确保互动贴合幼儿意愿。

结束语: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视域下的大班毕业典礼师幼互动质量提升,需以幼儿发展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纽带,通过目标精准定位、内容深度设计、方式多元创新与保障机制完善,打破传统互动的局限,让毕业典礼成为幼儿自主参与、乐于表达、全面发展的成长场景。当前,该策略在实践中仍面临教师引导能力不足、幼儿个体差异兼顾难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理解与实践转化能力,探索更灵活的互动调整策略以适应幼儿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陈小丽. 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D]. 大理大学, 2024.

[2]闫春莹. 幼儿园毕业典礼叙事研究[D]. 长春师范大学, 2023.

[3]石莹. 幼儿园大班儿童毕业典礼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