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 捧着一颗心” 践行“ 立德树人” :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探索

作者

徐玥

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小学

引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箴言深刻揭示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铸魂。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能够助力他们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以“ 捧着一颗心” 践行“ 立德树人” 为旨归,深度融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与现实生活中的德育元素,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充分挖掘生活场景中的德育资源,将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领悟道德真谛,切实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一、以行正心:实践体验与品德养成

实践出真知,品德的养成更离不开亲身实践。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悟” 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规范行为的内容。从爱护环境、遵守秩序到乐于助人、尊重他人,这些具体的道德要求如果只通过大道理说教很难深入学生内心,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知识内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 以行正心”就是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行动中感悟道德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为例,围绕实践体验与品德养成构建“ 认知-实践-反思” 的教学链条,用“ 心” 为学生打造“ 以行正心” 的体验空间,让他们在参与环境保护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首先,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展示校园、社区中存在的乱扔垃圾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并讲解垃圾的分类知识以及乱扔垃圾会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明白维护公共卫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愿望。接着,组织学生开展“ 校园清洁小卫士” 活动。学生分组完成制作环保宣传标语、制作垃圾分类标识等任务,共同制作“ 环保观察日记” ,记录每天校园环境的变化以及自己参与环保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配合、分工合作,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最后,组织学生开展“ 我的环保感悟” 分享会,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如“ 看到校园变得干净整洁,我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 在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时候,我知道了要珍惜资源,做好废物利用” 等。

二、以情暖心:情境创设与情感共鸣

情感,是促进学生形成品德的关键路径,当学生对某种道德情感产生共鸣时,更容易接受相应的道德规范。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富有情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受到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歌颂亲情、友情,或赞美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的素材,都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载体。在教学中,“ 以情暖心” 就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道德的力量,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例,教师可以围绕“ 关爱他人” 这一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在公共生活中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激发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在公交车上、公园里等公共场合,有人主动帮助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人的纪录片片段,展示社会公益的温度;然后,提出问题“ 如果你们在公共场合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会怎么做?”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接着,引入课文内容,讲述在公共生活中关爱他人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并创设“ 公共生活情景模拟” 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公交车上的乘客、公园里的游客等,模拟在公共场合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的场景。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切实体会被帮助者的感激之情和帮助他人后的快乐之情。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深刻地理解在公共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含义,将关爱他人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动力。最后,组织学生开展“ 我的关爱行动” 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的故事,比如“ 我帮助邻居老奶奶取快递” “ 我在学校扶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 等,让关爱他人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三、协作共进:团队合作与社会适应

团队合作能力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的必备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能力。生活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就是让他们在团队活动中学会沟通、协作、互助,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协作共进” 旨在设计更灵活的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班四岁了》为例,教师结合课文中关于班级集体生活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 班级特色活动策划”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一个有班级特色的集体活动,如“ 班级才艺展示会”“ 亲子运动会” “ 班级图书角建设” 等。然后,鼓励各小组自主制定活动策划方案,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设计活动流程、准备活动材料、联系家长和老师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商,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如,在设计活动流程时,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同学们需要通过讨论,确定最佳的方案。接着,各小组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及时交流进展情况,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难。如果筹备工作出现问题,成员需一起分析原因,重新调整方案。最后,各小组在班级内展示活动策划方案,分享筹备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培养集体荣誉感,还能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品质修养和素养能力。

结语

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以“ 捧着一颗心” 践行“ 立德树人” 构建“ 生活・德育・成长” 融合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中理解道德规范、内化道德品质,更让他们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担当、懂得关爱、掌握协作,为健全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为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担当、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持续赋能,让每一颗童心都在道德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让“ 立德树人” 的初心在教育的沃土上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1] 陈芝. 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德育策略探讨[J]. 教育界,2023,(35):125-127.

[2]于洪彬.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2):16-17.

[3]张晓晨.注“ 行知” 之魂,育“ 健全” 人才——谈陶行知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