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芦苇自然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作者

陈谦

常熟市沙家浜幼儿园

引言

在幼儿教育中,主题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以幼儿问题为导向,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通过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学习和发展。芦苇作为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资源,依托家乡的文化背景,其不仅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多样的生态环境,更兼具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当前幼儿园主题活动在资源开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因此,本研究聚焦于芦苇自然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开发与实践,旨在探索如何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将芦苇资源转化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有效载体,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芦苇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

1.丰富的形态特征

芦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态特征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教育价值。芦苇的茎高大挺拔,叶片宽大且呈线形,花絮如雪,随风摇曳,展现出独特的自然之美。这些特征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幼儿园活动中,在科学活动中,利用剪刀、放大镜等工具带领幼儿观察芦苇的杆、叶、花、根等部位,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多种感官方式,让幼儿感知芦苇的形态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此外,芦苇的生长过程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在班级自然角中,我们通过水培和土培芦苇根的形式,鼓励幼儿为班级服务,给种植的芦苇换水、松土等,从实践中观察芦苇从嫩芽破土到花絮绽放,感知芦苇根发芽生长与空气、温度等的关系。孩子们通过主动实践、探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成长与变化中,从而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探索精神。

2.多样的生态环境

芦苇生长在多种生态环境中,如湿地、河边、池塘等,这些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有助于幼儿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芦苇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提供栖息地等。通过组织幼儿秋游、春游活动,参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带领幼儿观察芦苇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如芦苇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为鱼类提供遮蔽场所等。这种实地观察不仅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还能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芦苇的生态环境,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湿地保护”“生态平衡”等,我们在园内开辟了“芦苇种植区”,利用餐后散步、自由活动时带领幼儿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二、芦苇自然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开发策略

1.主题活动目标的设定

主题活动目标是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核心,它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在开发芦苇自然资源的主题活动时,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芦苇资源的特点,设定明确、具体且具有层次性的主题活动目标。首先,从认知目标来看,幼儿想要了解芦苇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等基本知识,让幼儿对芦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从情感目标来看,我们组织幼儿观察芦苇、欣赏与芦苇相关的艺术作品等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最后,从技能目标来看,在美工区活动开展关于芦苇手工艺品的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设定多层次的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主题活动内容的整合

主题活动内容是实现主题活动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需要将芦苇自然资源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相结合,从自然观察、艺术创作、语言表达等多个角度进行内容整合,丰富主题活动的内涵。在自然观察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芦苇的形态,发现其不同的品种;观察其生长过程,幼儿记录芦苇各个季节的形态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在艺术创作方面,将芦苇根据季节特点分成叶、根、杆花四个部分,结合主题进程和节日特色,组织幼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芦苇的形态和美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讲述与芦苇相关的故事或诗歌,如《芦苇荡里的星光》,结合本土特色,讲述芦苇荡里的故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认识芦苇坚强、忍耐、有爱、智慧的意志品质。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我们开展了“芦花大剧院”户外游戏,在区域中我们有地域特色的表演;有以“芦苇”为主材料的制作;有“芦根茶”的品尝等,将芦苇主题活动从认识芦苇到创作芦苇再到意念芦苇,层层递进,通过内容的整合,不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芦苇自然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实践效果

1.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芦苇丰富的形态特征、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对芦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观察、探索和创作等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例如,在观察芦苇的活动中,幼儿会主动提出各种问题,如“芦苇为什么会长在水边?”“芦苇花为什么是白色的?”等,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创意制作活动中,幼儿会积极动手尝试制作芦苇手工艺品,也会将芦苇作为主题活动中的工具,如:长长的芦苇杆可以点印,亦可以是益智区的钓鱼竿,更是建构区的架构材料,在不断实践中孩子们能够表现出极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结语

芦苇自然资源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开发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芦苇资源,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并促进家园合作。本研究通过设定明确的主题活动目标、整合丰富的主题活动内容以及创新多样的主题活动形式,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幼儿园应进一步挖掘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创新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娜.自然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3,(15):96-99.

[2]郑皓鑫.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案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3]杨林珠.主题活动中幼儿园自然资源的挖掘与利用[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5,(0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