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应用新型敷料在门诊换药室对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效果研究

作者

周婷 王能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慢性伤口因其愈合周期长、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常见难题【1】。传统换药方式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效果有限【2】。近年来,新型敷料因其保湿、抗菌、促进组织再生等特性,在伤口管理中应用日益广泛【3】。为评估其临床效果,开展本研究以分析新型敷料在门诊换药室中促进慢性伤口愈合的实际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4 年 5 月—2024 年 12 月,我院门诊诊室选取接受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共 80 例,采用随机数坐标法,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40 例。观察组男 20 例,女 20 例,年龄 21~79 岁,平均(50.313.6)岁;对照组男 20例,女20 例,年龄22~81 岁,平均(51.1.14.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确诊为慢性伤口(包括压疮、糖尿病足、术后不愈合切口等)并病程超过4 周;(2)年龄在18 岁以上,具备基本沟通能力;(3)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研究者。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2)合并活动性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者;(3)治疗期间使用其他干预方法影响伤口愈合效果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换药方法进行治疗。首先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对伤口进行清洗,清除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后,以碘附进行局部消毒,待自然干燥后覆盖无菌纱布,并用医用胶带固定。使用的无菌纱布规格为10×10cm ,碘附使用 5mL规格棉签,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由专业护理人员完成。换药频率为每48 小时一次,若伤口渗出较多,则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更换。整个治疗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功能性敷料或特殊促进愈合的辅助药物,仅依靠传统物理遮盖方式防止污染并支持自然愈合过程。期间密切观察伤口颜色、渗液量及愈合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换药频率高、患者疼痛感明显、愈合速度较慢等问题。

观察组在常规清创和消毒基础上,应用新型功能性敷料进行治疗。清洗步骤同对照组,使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冲洗伤口后以碘附消毒,然后根据伤口类型及渗液量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渗液较多者选用泡沫敷料(如TegadermFoamDressing),感染或高风险创面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如AQUACELAg+Extra),表浅干燥创面使用水凝胶敷料(如Hydrosorb)。所有敷料按包装规格剪裁覆盖创面,边缘使用无纺布胶带或弹力绷带固定,更换频率为每 3~4 天1 次,根据伤口情况动态调整。护理人员均经伤口专科培训,确保操作规范。此类敷料具备吸收渗液、抑菌、保持湿润和促进组织修复的综合功能,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患者换药痛苦并提高愈合效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所需时间(以天数计),记录换药总次数,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换药期间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 0~10 分)。同时观察伤口愈合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所有数据均在治疗结束后统一收集、整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换药疼痛程度、伤口愈合率、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换药时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换药疼痛程度、伤口愈合的概率、感染发生的情况及满意度进行比较

3 讨论

慢性伤口因其愈合的周期长、治疗上难度大,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使患者承受巨大痛苦,并造成沉重经济负担。传统换药途径操作轻松,可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换药次数较为频繁、患者疼痛感觉突出、愈合速度不够理想等问题【4】。本研究把传统换药方法和新型敷料的应用效果加以对比,进一步分析了新型敷料在门诊换药室对慢性伤口愈合的促进效能。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新型敷料后,换药的疼痛程度出现显著下降(VAS评分 2.1±0.8 ,P值小于 0.01 这个数值,这也许是鉴于新型敷料具备良好的保湿功效,可降低换药时对新生组织造成的撕扯,它的抗菌特性降低了感染的潜在风险,结果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体验【5】。观察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P<0.01 ),这表明新型敷料能有效促进组织再生与伤口愈合。其原因在于新型敷料具备吸纳渗液、保持创面湿润的特性,能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微环境。此外,新型敷料更换频次低(每 3~4 天一次),相比传统每48 小时换药的方式,可减少换药对伤口的干扰,进一步推动愈合。在感染控制方面,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这说明新型敷料的抗菌性能(如银离子抗菌敷料)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降低感染风险,对慢性伤口愈合意义重大【6】。新型敷料针对门诊换药室的慢性伤口治疗,呈现出显著临床优势。其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时面临的疼痛,推动伤口愈合率上升,降低感染情况出现的风险,且能增进患者的满意度。新型敷料在慢性伤口管理上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于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赵晨旭,姜河艳,杨洵.新型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应用现状[J].吉林医学,2024,45(06):1475-1478.

[2]李月月.新型抗炎敷料在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早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24.

[3]袁云霞,程亚艳,徐袁丁,等.超声清创联合新型功能敷料在外伤感染创面中应用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08):1143-1146.

[4]李勇铁.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新型生物敷料在烧伤中的应用[J].适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1):32-35.

[5]姚奇,新型敷料在门诊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11-03.

[6]翁为珍,新型敷料在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07-29.